作者: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译者: 刘训练 / 佟德志
出版年: 2011-1-1
页数: 188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译丛(2011)
ISBN: 9787206071744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译者: 刘训练 / 佟德志
出版年: 2011-1-1
页数: 188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译丛(2011)
ISBN: 9787206071744
内容简介 · · · · · ·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被视为17世纪以来西班牙最重要的哲学家,《大众的反叛》是奥尔特加最负盛名的著作,出版后一时好评如潮,《大西洋月刊》甚至载文评论说此书之于20世纪,一如《社会契约论》之于18世纪,《资本论》之于19世纪。奥尔特加认为大众反叛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欧洲的衰败与没落,但他对一战以后喧嚣一时的“西方的没落”——也就是所谓的“欧洲的没落”——这一悲观论调颇不以为然。对此,他展开了详尽的分析。《大众的反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问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在第一部分中,奥尔特加对“大众的反叛”这一时代特征做出了诊断与剖析;在第二部分中,他将“大众的反叛”由欧洲国家内部推延至整个国际领域,由“大众人”转而分析“大众民族”。
大众的反叛的创作者
· · · · · ·
-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 作者
-
佟德志 译者
-
刘训练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奥特加·伊·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 是二十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于文学和哲学皆有深厚造诣,他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影响了西班牙的知识分子,有人将他誉为西班牙的陀斯妥也夫斯基,而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则称他为继尼采之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加塞特还是现象学传播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
目录 · · · · · ·
大众的反叛与欧洲的前途——中译者引言
英译者导言
作者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大众时代的来临
第二章 历史水平线的上升
第三章 时代的高度
第四章 生活的改善
第五章 一项统计事实
第六章 大众人剖析
第七章 高贵的生活与平庸的生活,或勤?与懈怠
第八章 为什么大众要干涉一切,为什么他们的干涉总要诉诸暴力?
第九章 野蛮主义与科技
第十章 野蛮主义与历史
第十一章 志得意满的时代
第十二章 专业化的野蛮主义
第十三章 最大的危险:国家
第二部分
第十四章 谁统治这个世界?
第十五章 我们遇到了真正的难题
附录:奥尔特加主要著作一览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英译者导言
作者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大众时代的来临
第二章 历史水平线的上升
第三章 时代的高度
第四章 生活的改善
第五章 一项统计事实
第六章 大众人剖析
第七章 高贵的生活与平庸的生活,或勤?与懈怠
第八章 为什么大众要干涉一切,为什么他们的干涉总要诉诸暴力?
第九章 野蛮主义与科技
第十章 野蛮主义与历史
第十一章 志得意满的时代
第十二章 专业化的野蛮主义
第十三章 最大的危险:国家
第二部分
第十四章 谁统治这个世界?
第十五章 我们遇到了真正的难题
附录:奥尔特加主要著作一览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平庸的心智尽管知道自己是平庸的,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的权力。并将它强加于自己触角所及的一切地方。正如有人所说,在美国“卓尔不群是不得体的事情“,大众把一切与众不同的、优秀的、个人的、合格的以及精华的事物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任何一个与其他人不相像的人,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考虑问题的人,都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这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其野蛮特征一览无余。 就好像冰山在安达鲁西亚平原炎热如火的背景之映衬下漂流而过一样。 速度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它并不比构成要素更有意义,但它可以使时间和空间归于无效,一种荒谬只有通过另一种荒谬来克服。对人类而言,征服毫无意义的宇宙时空是一个事关荣誉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看到现代人沉溺于纯粹的速度,聊以消除空间,湮灭时间,并从中获得童稚般乐趣的时候,委实不必大惊小怪。 就让我们顺着另一个侧面,一个更加危险的坡面侧滑而下吧。 生活并不能选择自己的世界,从一开始它就只能在一个既定的、无法改变的世界中发现自己:这个世界亦即当下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是即将降临于我们的命运的一部分,但是,这一命运的定数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装置:我们被抛入存在,不像一颗子弹从枪管中射出那样,它的弹道已经被绝对地限定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往往就是当下的、实际的世界——所承受的命运,与子弹的这种定数恰恰相反:我们被强加的并不只一条轨道,而是多条轨道,因此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大众新的精神状态在这里一览无遗:他们没有治理的能力,却决意要统治这个社会。……其关键在于我们所说的“智识上的冥顽与封闭。“大众的头脑中满是一些奇思怪想,但他们却缺乏理论化的能力。 一场闹剧的狂飙目前正以各种形式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人们所采取的一切立场与姿态都是错误的;人类所做的唯一努力就是逃避我们真实的命运,对其显著的迹象视而不见,对其深切的呼声充耳不闻,避免直接面对“我们不得不成为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
每当人们说起“少数精英”时,不怀好意者通常会歪曲这一称呼的含义,而对如下事实视而不见:少数精英并不是指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而是指那些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的人,哪怕这些要求是他自己所无法实现的。无疑可以对人类做出最基本的划分,即把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赋予自己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另一种人则放任自流,尤其是对自己。在后一种类型的人看来,生活总是处在既定的状态之中,没有必要做出任何改善的努力——他们就像水流中漂动的浮标,游移不定,随遇而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人文译丛(2011)(共8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游牧思想》《有意义的行为》《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
等
。
喜欢读"大众的反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大众的反叛"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众的反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0)7.6分 645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 Inc (1994)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0月1日)7.8分 487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7.2分 26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Psycho-Pass (少年A)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现代公民教育读本之公共生活 (小飞侠)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众的反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黄 2016-04-26 10:46:36
虽然不同意他坚持的贵族思想 但就那个时代而言 能预见到欧洲联合体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慧眼独具的
0 有用 不全 2019-03-06 22:32:53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占大篇幅的第一部分由若干篇短小的章节组成,因此比预想的好读许多。“人类所做的唯一努力就是逃避我们真实的命运,对其显著的迹象视而不见,对其深切的呼声充耳不闻,避免直接面对‘我们不得不成为的’。”
0 有用 RiverC 2015-11-27 00:47:48
已购。 只有在它们即将消失的前夜,各国的边界——包括军事的和经济的——才会显得如此清晰、突出。
4 有用 . 2012-11-13 18:17:41
总体来说有道理,但是明显看得出作者那种对于欧洲的爱之深责之切,以及对其他文化、地区的种种傲慢。倒真像是个落魄高富帅讥讽新暴发户的屌丝脾性。封底的话说,这本书之于20世纪好比《社会契约论》之于18世纪,《资本论》之于19世纪,真是狂啊。
1 有用 thintoy 2020-08-03 22:16:38
一战以后的趋势以及作者的担忧,后来不是有欧共体了吗,但并没更好一点。古老的世界,人们愿意去听精英们的发言,会愿意被高贵的一群引领。现在整个世界陷入平庸,权威的声音被愚众狂欢似的嚣叫取代。如今的网络大部分被完全没有知识文化的大众占据,他们洞悉自己的愚蠢,然而愚蠢有理,他们迷之自信,参考抖音。劣币驱逐着良币,说到理想主义只会遭人嗤笑。大众在缺乏能力的前提下掌管整个社会,打破了旧体系,却没能建立新的更为... 一战以后的趋势以及作者的担忧,后来不是有欧共体了吗,但并没更好一点。古老的世界,人们愿意去听精英们的发言,会愿意被高贵的一群引领。现在整个世界陷入平庸,权威的声音被愚众狂欢似的嚣叫取代。如今的网络大部分被完全没有知识文化的大众占据,他们洞悉自己的愚蠢,然而愚蠢有理,他们迷之自信,参考抖音。劣币驱逐着良币,说到理想主义只会遭人嗤笑。大众在缺乏能力的前提下掌管整个社会,打破了旧体系,却没能建立新的更为完善的框架,体现在各个方面,也许哲学可以幸免于难,它本来就是无用的形而上。大众对自己以外的任何存在怀以绝对的憎恶。并未感到自己迷失之人,实际上已经无可挽回地永久迷失了。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找到过自己,也从来没有与真实的自己对视过。其实几千字就可以说明白了,书太长太拗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