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中国人的精神》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
《中国人的精神》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中国人的精神的创作者
· · · · · ·
-
辜鸿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辜鸿铭(1857-1928),近代学者、翻译家,福建同安人,字汤生,自号汉滨读易者。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学贯东西,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么什么又是中国妇道中的"三从"呢?所谓"三从",实际上指的是三种无私的牺牲或"为他人而活"。也就是说,当她尚未婚配时,要为她父亲活着(在家从父),当她结婚后,要为其丈夫活着(出嫁从夫),而当她成为寡妇时,又必须为孩子活着(夫死从子)。事实上,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不是为她自己而活,或者为社会而活;不是去做什么改良者或者什么女性感情会的会长;甚至不是去做什么圣徒或给世界行善;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我的朋友一个外国太太曾写信问我,中国人是否真的像穆斯林一样,相信妇人是没有灵魂的?我回信告诉她说,我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我们只是认为一个妇人--位真正的中国妇人是没有自我的。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0页 -
事实上,要懂的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deep, broad, simple)。 在此,我可以指出,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在我看来,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固然,法国人既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也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淳朴——但是法国人,法国人民却拥有一种非凡的、为上述诸民族通常说来所缺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 (delicacy)。这种灵敏对于认识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国入和中国文明的特征,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之外,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这种灵敏的程度无以复加,恐怕只有在古代希腊及其文明中可望得到,在其他任何别的地方都概莫能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一力文库(双语)(共5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爱的教育(双语)(买1赠1)》《英格兰,我的英格兰》《好兵帅克》《君主论》《罗马十二帝王传》
等
。
喜欢读"中国人的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人的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5 条 )


哀诉之音成绝响,世间不见辜鸿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哀诉之音成绝响,世间不见辜鸿铭 记东方喻义,西方喻利 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 ——辜鸿铭 在近代中国,... (展开)论坛 · · · · · ·
云里雾里下的部分认同 | 来自开心的浪啊浪的 | 2019-04-06 17:20:36 | |
值得一读 | 来自索尼亚读书 | 1 回应 | 2010-09-03 21:37: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7.1分 794人读过
-
General Books LLC (2010)7.9分 98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1996年04月)8.0分 1677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0)7.3分 70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天涯荐书贴整理版(1) (花菜。)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華人的外語著作 (菲氏葉猴)
- 王其亨老师课堂推荐书籍 (RAY-mond)
- 大学阅读书目 (若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Rocream 2016-05-19 15:13:23
观赏直男癌集大成者的强大国学西学储备
3 有用 蘇小北 2011-06-23 00:26:13
倘若先生目睹今日中国之现实,当不会有此自信之语。另,关于纳妾一说,先生明显牵强附会了。
5 有用 皮卡~皮~ 2012-01-26 11:15:32
如何评价……辜鸿铭的德语,来自幼时背诵的歌德作品《浮士德》。弗洛依德曾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诚如此见。书中多引歌德言论,而论点则多关注于道德灵魂诉求一类,典型的象牙塔中著作,解决民生疾苦的努力少见,解决战事的方法有如天真稚童所想,更严厉地说便是“何不食肉糜”的方式。观点恕难赞同。而辜鸿铭本人的言行举止也与书中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在书中捏造凭据,真真是与朱熹难分伯仲,将审美主义人生哲学发挥得淋... 如何评价……辜鸿铭的德语,来自幼时背诵的歌德作品《浮士德》。弗洛依德曾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诚如此见。书中多引歌德言论,而论点则多关注于道德灵魂诉求一类,典型的象牙塔中著作,解决民生疾苦的努力少见,解决战事的方法有如天真稚童所想,更严厉地说便是“何不食肉糜”的方式。观点恕难赞同。而辜鸿铭本人的言行举止也与书中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在书中捏造凭据,真真是与朱熹难分伯仲,将审美主义人生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辜本身也恃才放旷,除学习外语的方法外,其余所有均不足为学习之楷模。耳食不可信矣。 (展开)
16 有用 自娱者小五 2012-12-16 20:33:51
为了读这本书,特意重读了亚瑟史密斯的《中国人德行》,两本对照着看,其乐无穷。说实话,两个人立场不同,都有偏颇极端之处,但是融合在一起,却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其实若不论是褒是贬,两个人写的是同一个事情的表面现象与内在机理。很喜欢这其中争辩的意味,尤其是辜鸿铭先生关于国外人谈中国人认识的看法,对国外汉学家的评价,其实和我的想法也不谋而合。跨越文化的研习,实在是很考验人的,所谓民族性,怕是总要渗透到骨子里... 为了读这本书,特意重读了亚瑟史密斯的《中国人德行》,两本对照着看,其乐无穷。说实话,两个人立场不同,都有偏颇极端之处,但是融合在一起,却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其实若不论是褒是贬,两个人写的是同一个事情的表面现象与内在机理。很喜欢这其中争辩的意味,尤其是辜鸿铭先生关于国外人谈中国人认识的看法,对国外汉学家的评价,其实和我的想法也不谋而合。跨越文化的研习,实在是很考验人的,所谓民族性,怕是总要渗透到骨子里才能真正明白吧。大多数外国人描写中国人,都是在罗列事实,而且都罗列得很大胆、很客观,可以一看,但至于这些事实何以发生在中国,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讲得清楚了。所以,看国外的纪实文学,看中国的意识形态剖析,是很好的组合。 (展开)
153 有用 杜鹏 2013-07-14 20:53:22
大师们最牛逼的一点 就是能把一些很扯淡的观点 写的有理有据 此乃中药洗洋脑之范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