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老女孩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性生活和养老问题,这些问题结婚人士也难避免。老女孩真正的困难是没有组织,没有网络,在社会舆论上不能正经发出声音,没有社会运动,就像黑户一样,她们的行为和言论无法得到任何形式的权力和真正的尊重。即使这个群体内部也很难形成团结或坦然的空间,该问题在女性身上体现的更明显,原因不言自明。是时候发生一些改变了,我打算理直气壮地活下去,没有任何一种选择值得被过度美化,也没有任何一种个人生活方式带有原罪。 PS:说回这本书,它并不是我想看的那种,整体都更像作者对为何单身的自我辩解(特别是中间黑色的那章)但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人喜欢单身,无需解释。他们不是怪物,也没有口是心非,更无需羞愧。希望有天有这样的书,没有我就自己写一本。
书里的思考简直是演我,“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曾经会为这样一种爱情故事流泪:冲动的男孩最终在一个更聪明、更理智、更“符合社会期望”的女孩影响下安定下来。我当时居然认为这故事令人心向往之,沉默寡言、不受控制的坏男孩,被女人的温柔和矢志不渝的快乐所驯服。仿佛爱情游戏的最大奖赏就是把野蛮人变成和睦家庭的一员。长期以来,我置身于这场竞争,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不知不觉地顺从了这些驯服机制,顺从了这些荒谬的逻辑——它们希望男人在征服中找到自豪感,而女人在被驯服的艺术中找到自我。每当一个不可救药的男人表现出被感化的迹象时,我顿感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却从未意识到在这一过程中,我又失去了一点自己的野性,我以为自己身处正确的位置,完成了我被要求做的工作,却没有看到在这一自我监督的过程中,我成了自己的审查者、暴君。
女性可以“性冷淡”但是不能“性无能”,因为要说女性变得无能的话,就是在暗示她本来应该是有能力、有力量的,而这是男性的特权。除此之外“性冷淡”还包含着社会对女性的指责,指责女性没有在男性面前表现出应有的快感和欲望。“老女孩”和“老男孩”虽然都在描述年纪渐长,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是客体、贬义的,后者是主体、褒义的。成为“老女孩”并非一种自然状态,而是一种文化批判—你没有满足主人的欲望,所以你毫无价值,进而剥夺了女性在家庭、政治、经济、舆论上的话语权和选择权等。“老女孩”是一种错误的文化取向,好像上了年纪的单身女性都是被社会挑剩下的残次品,好像女性并没有单身快乐的这一条路,好像女性被男性伤害了因而退出男女关系是女性的错。人无法爱上抽打自己的鞭子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如果爱上那是倒错。
无论结婚生子还是独身终老,都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关,一切都是各有代价,没有谁就多爽、谁就更惨的终极答案。《老女孩》,那些不被传统公式圈定的女性,也能过得温柔又自在,在任何年龄阶段都能活出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Happy Ending。
老女孩、大龄剩女……都是污名化的词,不要用了。婚不婚、孩不孩的,都是人生的某种选择,可以选是,也可以选不,只要自己能对作出的选择负责。不要绑架、不要自责,切忌受害者心理,哪种方式能让生活更好,就选哪种。
前面有关“老女孩”的考据和分析都很有意思,接着莫名插入的那一章展现出一种“因为我深爱的他死了所以我不会再爱了”的巨大荒谬感,最后几章开始游离絮叨,作者“说服自己”的感觉远大于“坚定讲述”。
咦这本看过了没标记。法国人写得果然很随性但很多话又让人深深共鸣
不同时期,老女孩被污名的方式不同:中世纪的贞洁问题、容貌审判,再后来的财产继承,到如今的养老困境,总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着一切。 玛丽在成为老女孩的路上却看透了很多。她不明白女孩们为何要惩罚自己,要困在家庭、婚姻和社会规则的牢笼里。她要拿回自己的身体、大脑和时间。 事实上,无论是老女孩还是小女孩,无论是妈妈、女儿、妻子还是你我他,无论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无论生子也罢丁克也好,在重重身份之下,我们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允许自己做自己,选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在任何关系中,都可以抛弃他人的眼光,主动把监视器打破;去自由地成长、创造、工作,赚多少钱没关系,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很重要,没成就也没关系,体验本身就很重要。
在突然开始悼念前男友之后就有点鬼打墙了
“我独自一人,自由行动,我能对自己的渴望和失败负全部责任。正因如此,我才能承认,我的梦想懒懒的” 最后这句,可爱的
书里有很多金句 与其说这本书是写给单身女孩 不如说它适合所有单身的人一读
“应该多多去爱男人。多多益善。对于他们,要为爱而爱。舍此没有其他可能,实在是无法容忍他们的。”笑死
我想要成为一片荒地、一片荒原,在那里,我可以什么都不建造,同时又建造一切。
看出作者是个爱看电视爱打游戏的妹子,各种电影电视游戏举例,虽然大部分我都没看过没玩过。本书虽谈不上五星好评,但是目前一月已读的七本里最推荐的了。给出四星
祛魅、掀桌、解绑、自由。文學性不俗,前言就很驚艷。個別段落略有水感,但關於愛情和慾望的章節觀點都特別好
看书名还以为是讲独身女性晚年生活的纪实类文学,结果全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很多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有些观点太主观也太片面了(我选择此种生活方式并不代表要全然否定另一种生活方式吧,婚姻当然有可取之处只是不适合我),甚至后面突然开始悼念前男友让我有种被骗的感觉,我想看的是认识自我后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失去挚爱后的不得已。可能因为国情不同,成为老女孩的作者自身也并没有遭到什么来自外界由远及近的阻碍,看完感觉很虚浮,不是很能共情。
最近这两年各种女性主义的书,有泛滥的趋势了……
希望打破传统世俗观念对于单身生活的偏见! 看到女性选择单身生活更是一种珍重自我的生活方式,并且以此自由的时间去感受生命。
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当独身者不仅是一名女权主义者,还是异性恋,并且没有受过“情伤”不厌男更不厌世,会经历什么?答案是,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不仅忍受恶名,连遗产分配时都会比婚育的手足少许多。作者直面社会加诸她们身上的污名,道破背后的隐形逻辑,令人汗流浃背,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往偏见及影视文学作品,进而大笔一挥,手起刀落:成为老女孩,只是“生活没有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的随机结果”;不仅省钱,少了不必要的时空占用,还能自由、毫无目的地学习和思考,也太爽了。是拒绝成为自己的暴君而成为自己的守护者的一个温和但足够有力的假设,也提供了更多可能。 法国人吐槽太精彩。口吐珠玑,金句频出,明明没有“我”只举他人之语,“我”却满溢全书,读之直拍大腿。不作说教只列事实更是,似乎在说,瞧,现实可比那些荒诞多了!
如果寻觅情感像一种轮盘赌,那老女孩们已经选择了“不上赌桌”。这是也一份“不玩他们的游戏”宣言,小册子里的金句摘抄挺好,但有些句子不回到书中看上下文,会显得有些“嘴硬”。读书里的表达就清晰许多,生活的乐趣从何时起被定义为只有消费与性爱?一个自足的人,ta的择偶标准可不可以就是,一个ta不需要的人?主流的婚育制造的恐慌,让人们“杜撰”自己拥有或即将拥有,且自我申辩,不累吗?我们可不可以既渴望爱情,又“不想再有任何人住进我房子”?让我们轻松一点,各自负担各自的人生,拥有荒芜的权利,并且,“等待着波浪”。
> 老女孩
167 有用 树和春天 2025-01-01 17:53:33 浙江
老女孩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性生活和养老问题,这些问题结婚人士也难避免。老女孩真正的困难是没有组织,没有网络,在社会舆论上不能正经发出声音,没有社会运动,就像黑户一样,她们的行为和言论无法得到任何形式的权力和真正的尊重。即使这个群体内部也很难形成团结或坦然的空间,该问题在女性身上体现的更明显,原因不言自明。是时候发生一些改变了,我打算理直气壮地活下去,没有任何一种选择值得被过度美化,也没有任何一种个人生活方式带有原罪。 PS:说回这本书,它并不是我想看的那种,整体都更像作者对为何单身的自我辩解(特别是中间黑色的那章)但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人喜欢单身,无需解释。他们不是怪物,也没有口是心非,更无需羞愧。希望有天有这样的书,没有我就自己写一本。
33 有用 四火火火火 2025-01-02 20:25:59 山东
书里的思考简直是演我,“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曾经会为这样一种爱情故事流泪:冲动的男孩最终在一个更聪明、更理智、更“符合社会期望”的女孩影响下安定下来。我当时居然认为这故事令人心向往之,沉默寡言、不受控制的坏男孩,被女人的温柔和矢志不渝的快乐所驯服。仿佛爱情游戏的最大奖赏就是把野蛮人变成和睦家庭的一员。长期以来,我置身于这场竞争,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不知不觉地顺从了这些驯服机制,顺从了这些荒谬的逻辑——它们希望男人在征服中找到自豪感,而女人在被驯服的艺术中找到自我。每当一个不可救药的男人表现出被感化的迹象时,我顿感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却从未意识到在这一过程中,我又失去了一点自己的野性,我以为自己身处正确的位置,完成了我被要求做的工作,却没有看到在这一自我监督的过程中,我成了自己的审查者、暴君。
23 有用 阿梦 2024-12-15 17:42:17 湖北
女性可以“性冷淡”但是不能“性无能”,因为要说女性变得无能的话,就是在暗示她本来应该是有能力、有力量的,而这是男性的特权。除此之外“性冷淡”还包含着社会对女性的指责,指责女性没有在男性面前表现出应有的快感和欲望。“老女孩”和“老男孩”虽然都在描述年纪渐长,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是客体、贬义的,后者是主体、褒义的。成为“老女孩”并非一种自然状态,而是一种文化批判—你没有满足主人的欲望,所以你毫无价值,进而剥夺了女性在家庭、政治、经济、舆论上的话语权和选择权等。“老女孩”是一种错误的文化取向,好像上了年纪的单身女性都是被社会挑剩下的残次品,好像女性并没有单身快乐的这一条路,好像女性被男性伤害了因而退出男女关系是女性的错。人无法爱上抽打自己的鞭子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如果爱上那是倒错。
14 有用 祝羽捷 2024-12-21 20:16:56 上海
无论结婚生子还是独身终老,都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关,一切都是各有代价,没有谁就多爽、谁就更惨的终极答案。《老女孩》,那些不被传统公式圈定的女性,也能过得温柔又自在,在任何年龄阶段都能活出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Happy Ending。
10 有用 把噗 2024-12-25 20:41:27 北京
老女孩、大龄剩女……都是污名化的词,不要用了。婚不婚、孩不孩的,都是人生的某种选择,可以选是,也可以选不,只要自己能对作出的选择负责。不要绑架、不要自责,切忌受害者心理,哪种方式能让生活更好,就选哪种。
6 有用 舒萧 2025-03-06 12:09:26 广东
前面有关“老女孩”的考据和分析都很有意思,接着莫名插入的那一章展现出一种“因为我深爱的他死了所以我不会再爱了”的巨大荒谬感,最后几章开始游离絮叨,作者“说服自己”的感觉远大于“坚定讲述”。
5 有用 笑到露出大牙床 2025-01-06 09:08:46 浙江
咦这本看过了没标记。法国人写得果然很随性但很多话又让人深深共鸣
5 有用 瓦片外婆 2025-01-09 21:19:17 浙江
不同时期,老女孩被污名的方式不同:中世纪的贞洁问题、容貌审判,再后来的财产继承,到如今的养老困境,总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着一切。 玛丽在成为老女孩的路上却看透了很多。她不明白女孩们为何要惩罚自己,要困在家庭、婚姻和社会规则的牢笼里。她要拿回自己的身体、大脑和时间。 事实上,无论是老女孩还是小女孩,无论是妈妈、女儿、妻子还是你我他,无论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无论生子也罢丁克也好,在重重身份之下,我们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允许自己做自己,选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在任何关系中,都可以抛弃他人的眼光,主动把监视器打破;去自由地成长、创造、工作,赚多少钱没关系,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很重要,没成就也没关系,体验本身就很重要。
5 有用 酒酒酿酒 2025-02-28 20:35:24 广东
在突然开始悼念前男友之后就有点鬼打墙了
7 有用 sicapark 2025-01-10 23:40:10 北京
“我独自一人,自由行动,我能对自己的渴望和失败负全部责任。正因如此,我才能承认,我的梦想懒懒的” 最后这句,可爱的
4 有用 七月 不远 2025-01-24 20:49:03 山东
书里有很多金句 与其说这本书是写给单身女孩 不如说它适合所有单身的人一读
4 有用 阿阿阿阿阿潘 2024-12-27 20:58:46 北京
“应该多多去爱男人。多多益善。对于他们,要为爱而爱。舍此没有其他可能,实在是无法容忍他们的。”笑死
3 有用 小岛书单 2025-01-14 23:22:15 四川
我想要成为一片荒地、一片荒原,在那里,我可以什么都不建造,同时又建造一切。
3 有用 yiiiiii 2025-01-06 12:18:14 湖南
看出作者是个爱看电视爱打游戏的妹子,各种电影电视游戏举例,虽然大部分我都没看过没玩过。本书虽谈不上五星好评,但是目前一月已读的七本里最推荐的了。给出四星
3 有用 午夜煮饭婆 2025-01-30 16:56:43 广东
祛魅、掀桌、解绑、自由。文學性不俗,前言就很驚艷。個別段落略有水感,但關於愛情和慾望的章節觀點都特別好
3 有用 W 2025-03-10 13:38:29 江苏
看书名还以为是讲独身女性晚年生活的纪实类文学,结果全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很多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有些观点太主观也太片面了(我选择此种生活方式并不代表要全然否定另一种生活方式吧,婚姻当然有可取之处只是不适合我),甚至后面突然开始悼念前男友让我有种被骗的感觉,我想看的是认识自我后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失去挚爱后的不得已。可能因为国情不同,成为老女孩的作者自身也并没有遭到什么来自外界由远及近的阻碍,看完感觉很虚浮,不是很能共情。
3 有用 马不唯一 2025-01-21 12:19:06 北京
最近这两年各种女性主义的书,有泛滥的趋势了……
2 有用 Vousdevez 2024-12-25 19:50:37 上海
希望打破传统世俗观念对于单身生活的偏见! 看到女性选择单身生活更是一种珍重自我的生活方式,并且以此自由的时间去感受生命。
2 有用 华之敖不理解 2025-02-04 21:34:56 北京
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当独身者不仅是一名女权主义者,还是异性恋,并且没有受过“情伤”不厌男更不厌世,会经历什么?答案是,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不仅忍受恶名,连遗产分配时都会比婚育的手足少许多。作者直面社会加诸她们身上的污名,道破背后的隐形逻辑,令人汗流浃背,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往偏见及影视文学作品,进而大笔一挥,手起刀落:成为老女孩,只是“生活没有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的随机结果”;不仅省钱,少了不必要的时空占用,还能自由、毫无目的地学习和思考,也太爽了。是拒绝成为自己的暴君而成为自己的守护者的一个温和但足够有力的假设,也提供了更多可能。 法国人吐槽太精彩。口吐珠玑,金句频出,明明没有“我”只举他人之语,“我”却满溢全书,读之直拍大腿。不作说教只列事实更是,似乎在说,瞧,现实可比那些荒诞多了!
3 有用 伊夏 2024-12-27 09:11:07 江苏
如果寻觅情感像一种轮盘赌,那老女孩们已经选择了“不上赌桌”。这是也一份“不玩他们的游戏”宣言,小册子里的金句摘抄挺好,但有些句子不回到书中看上下文,会显得有些“嘴硬”。读书里的表达就清晰许多,生活的乐趣从何时起被定义为只有消费与性爱?一个自足的人,ta的择偶标准可不可以就是,一个ta不需要的人?主流的婚育制造的恐慌,让人们“杜撰”自己拥有或即将拥有,且自我申辩,不累吗?我们可不可以既渴望爱情,又“不想再有任何人住进我房子”?让我们轻松一点,各自负担各自的人生,拥有荒芜的权利,并且,“等待着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