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
原作名: Earthrise:How Man First Saw the Earth
译者: 吴季 / 许永建
出版年: 2025-4
页数: 278
定价: 7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75303231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 人类最伟大的太空船,其实名为“地球”号。
🌏️ 在中国登月进行时,从那张经典的“地出”照片开始,回望人类看见完整地球的历史。
从柏拉图到哥白尼,再到开普勒,伟人们仰望星空,却只能想象地球的模样,我们真正看清地球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
阿波罗8号第四次绕过月背,地球在月球的地平线缓缓升起——
“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月球,而最震撼的景象却是我们的地球。”
在此之后,远离母星的每一次征途,都是人类刻骨铭心的返乡。
🌏️ 从外阿波罗8号的“地出”,到阿波罗17号的“蓝色弹珠”,再到旅行者号的“暗淡蓝点”,人类终于读懂:所有文明的困局,不过是母星在宇宙监护仪上的一次微弱震颤。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领衔翻译,作序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从阿波罗八号拍摄的著名照片“地出”展开,作者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深入阐...
【编辑推荐】
🌏️ 人类最伟大的太空船,其实名为“地球”号。
🌏️ 在中国登月进行时,从那张经典的“地出”照片开始,回望人类看见完整地球的历史。
从柏拉图到哥白尼,再到开普勒,伟人们仰望星空,却只能想象地球的模样,我们真正看清地球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
阿波罗8号第四次绕过月背,地球在月球的地平线缓缓升起——
“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月球,而最震撼的景象却是我们的地球。”
在此之后,远离母星的每一次征途,都是人类刻骨铭心的返乡。
🌏️ 从外阿波罗8号的“地出”,到阿波罗17号的“蓝色弹珠”,再到旅行者号的“暗淡蓝点”,人类终于读懂:所有文明的困局,不过是母星在宇宙监护仪上的一次微弱震颤。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领衔翻译,作序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从阿波罗八号拍摄的著名照片“地出”展开,作者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人类在第一次完整见识地球的全貌后,对地球、对自身产生的全新的领悟。作者打破传统,并非沿着时间顺序,陈述人类技术的发展史,而是在着重讲述“地出”照片之后,整个人类达成共识的一种全新的宇宙观:从38万公里的太空回望地球,人类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一切,都和人类息息相关;人类是渺小的,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的未来就在名叫地球的这颗行星上。怀着深深的人文关怀,作者在整本书中展现出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追求,以及在真正见证“地出”后,目光转回地球、保护地球的思维转变。
【名人推荐】
当我们真正来到月球上,手挽嫦娥,玉兔驾车,并把地球作为一颗完整的行星回望的时候,地球家园将具体呈现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中国人的声音将再次唤醒人类对和平、共荣和责任的意识。为此,我们应该做好准备,了解五十年来地出照片及其影响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可见将本书翻译出版,介绍给国人,特别是我们的登月航天员,应是正当其时。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吴季
在月球轨道上看到的是一个黑白的世界,没有其他颜色。不管我们望向哪里,整个宇宙中的一抹彩色来自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天体。地球上的人可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坐拥最美丽的地球。
——阿波罗8号宇航员詹姆斯·洛弗尔
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月球,而最震撼的景象却是我们的地球。
——阿波罗8号宇航员比尔·安德斯
地出的创作者
· · · · · ·
-
罗伯特·普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罗伯特·普尔,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航天时代的文化历史。他曾在基尔大学、知山大学和坎布里亚大学任职。此外,他还曾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利弗休姆高级访问研究员,并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成为该校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还曾是柏林自由大学弗里德里希-梅尼克研究所“群星中的未来”的研究员以及赫特福德大学历史学研究组的高级访问研究员。他的著作《地出》被认为是“新航空航天史”领域的关键著作之一。
【译者简介】
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卢森堡政府“空间资源”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阿联酋航天局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
【作者简介】
罗伯特·普尔,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航天时代的文化历史。他曾在基尔大学、知山大学和坎布里亚大学任职。此外,他还曾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利弗休姆高级访问研究员,并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成为该校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还曾是柏林自由大学弗里德里希-梅尼克研究所“群星中的未来”的研究员以及赫特福德大学历史学研究组的高级访问研究员。他的著作《地出》被认为是“新航空航天史”领域的关键著作之一。
【译者简介】
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卢森堡政府“空间资源”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阿联酋航天局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副主席,地球空间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等。出版有科幻小说《月球旅店》《月球峰会》,科普图书《太空旅游》、《走进深空》、《叩问太空》(英文版)等。
许永建,男,六级职员、国家一级翻译(副高职称),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从事国际合作管理工作。翻译出版科普图书2部:《欧若拉与太阳“黑点”》《太空》,出版学术译著4部:《国际空间科学小卫星发展路线图》、《空间科学概论》(英文版)、《中国航天》、《亚历山大·贝尔的专利战争》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地出: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地球升起
第二章 人类观察地球全景简史
2.1 未来的视角
2.2 历史的视角
2.3 你看到上帝了吗?
第三章 从陆地景观到行星地球
3.1 弯曲的地平线
3.2 “火箭人”
3.3 天空中的眼睛
3.4 人的因素
3.5 无人探测器的眼睛
第四章 阿波罗8号:从月球到地球
4.1 奔向月球
4.2 阿波罗8号的飞天之旅
4.3 返回地球
4.4 接待凯旋
第五章 蓝色弹珠
5.1 彩色地球
5.2 人类的眼睛
5.3 蓝色弹珠
第六章 宇航员看地球
6.1 坐在铁罐中
6.2 世界的眼睛
6.3 落入地球的人
第七章 从地球号太空船到地球母亲
7.1 地球号太空船
7.2 全球概览
7.3 地球日
7.4 地球母亲的回归
第八章 冷战与蓝色行星
8.1 从冷战到开放天空
8.2 地球年
8.3 关于整个地球的科学
8.4 系统和生态系统
第九章 盖亚
9.1 脉动地球
9.2 气候变化
9.3 暗淡蓝点
9.4 稀有地球
第十章 发现地球
参考文献
历史年表
后记(2023年第2版)
致谢(2008年第1版)
· · · · · · (收起)
喜欢读"地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地出"的人也喜欢 · · · · · ·
地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关于地球的初次“被看见”。

“蓝色弹珠”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们手上有一颗需要照颜的星球。”

人类最伟大的太空船,其实名为“地球”号!

千里迢迢来到月球,最震撼的是我们的地球

地球进入中年,人类活动留下的伤痕在她脸上清晰可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跳出地球看地球,改变的不只是视角,更是心态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自然野趣 (森森)
- ╚2025阅读明细╗ (深夜球迷)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 历史学与全球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编辑路漫漫 (美味蟹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8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地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美味蟹堡 2025-03-25 10:15:49 江苏
地球全景照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传统的发明”。当代人早已司空见惯,但从六十年代的“地出”照片算起,不过短短几十年。几十年已足够人类忘记当初的震撼。回望“地出”,像是世纪初的小朋友第一次去麦当劳点餐,小心翼翼,又心潮澎湃。
1 有用 于是 2025-03-26 23:47:43 上海
为什么一定要距离那么远,人类才意识到地球是一个整体?能拍出高清地球全景图的人类,至今还在为诸多“界线”争战,实在可悲。
0 有用 羽木 2025-04-28 16:12:03 湖北
“地出”或说“地球升起”的景观是上世纪航天活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之一。从他者的角度观照自身,所谓“全球”真正开始有了实感。
0 有用 深夜球迷 2025-05-14 19:41:17 江苏
3.5眼见为地球村,继续打打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