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原作名: Payback: Debt and the Shadow Side of Wealth
译者: 张嘉宁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224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
ISBN: 9787532796458
内容简介 · · · · · ·
《使女的故事》作者阿特伍德纵横妙思
描绘古老债务问题的现代想象
~ ~ ~ ~ ~ ~ ~ ~
“债务”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不单是CEO、国家元首、对冲基金经理人或抵押贷款人要关心的事,它更是一个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问题。对债务与财富的研究,影响着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在《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中,阿特伍德以有限的篇幅深入探讨了债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话题,将其置于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加以剖析。本书既是别具一格的经济史讲稿,又是关于道德、政治、神学的文学作品,囊括了信用卡、计算机编程、《星际迷航》、狄更斯小说、《神曲》、税收的历史等纷繁的知识——阿特伍德百科全书式的旁征博引,让《偿还》同她的许多作品一样,成为了有些怪异却很美妙的混合体。
偿还的创作者
· · · · · ·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为数不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现居多伦多。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创作力不给评论界任何淡忘她的机会。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并被多伦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获卡夫卡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2019年,阿特伍德凭借《证言》再度问鼎布克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很有意思,纵然在亘古以前,人类也认为心脏会收到嘉行恶状的影响,如果少年格雷那幅如恶棍般的画像。其实,记住品行好坏的不是心脏,而是大脑,不过我们不会相信。没有人送给情人一张图片,上面居然画着弓箭射穿的脑子;失恋时,我们也不会说:“他伤了我的脑。”也许因为大脑虽然高踞控制塔,心才是我们可以感受来响应各种情绪——歌手史汀(Sting)唱得好:“让心跳停止吧(Be still my beating heart)。”(而非大脑停止转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还有,天使的记录本不光是一本,而有两本,“拉奇”(Raqeeb)记录右方的善行,“阿提”(Ateed)登载左方的劣行,手中有了这两本簿子预期中的记录,便没有余地使用政治人物的老借口:“我记不得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偿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偿还"的人也喜欢 · · · · · ·
偿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编辑手记丨《偿还:债务和财富的阴暗面》


债只是产品,人性对债的反应才是债的阴暗面

这不是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迄今为止,在这套书中不推荐阅读的小册子,或许是我不熟悉的主题,或许是作者太能够旁征博引,或者是译者不够流畅,反正是阅读体验相当不好,只是读书会选了这个主题,几次放下,但还是读完了。 生活的褶皱处被发掘并放大出一个阐述性的文章,那就是关于偿还。既然要偿还自... (展开)
卷尾猴、玛雅特、磨坊、金融危机及其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学术讨论乃至日常生活的文化里,对于任何一个风靡的口头禅、熟悉又生僻的名词,其出处常常被人下意识遗忘——人们听到这些名词,像围在卖充气气球大爷边上的小孩子,一旦气球到手,最要紧的是马不停蹄跑到家里的伙伴面前炫耀。这也无怪,追问任何一个陌生乃至烂熟的事物、观... (展开)
与佛教,与德里达,与朱德庸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7.8分 250人读过
-
Anansi (200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8.2分 147人读过
-
天培 (2009/05/0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雅鸦湖畔编舟记 (雅鸦湖居士)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书单|上海译文文学室2024年新书 (上海译文文学室)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偿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Zen🌈 2024-12-17 00:16:07 广东
爱阿婆,看到第四讲越发的对阿婆使用文字与典故的能力赞叹不已,而第五讲,阿婆亲手构筑了一个前世今生,带着我穿梭于人类历史上,而我们也终将作出自己的选择。所谓债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债与罪,阴暗面。
0 有用 范文婧 2024-12-08 00:23:03 瑞典
用文学案例+社会学视角解释经济学议题,再用社会学理念来修正经济学中的忽略人性的部分。本以为是我会喜欢的议题和写法,但读了30%左右感觉好像收获不大、没有想象中的震撼。也许是案例都太过西方、不是我熟悉的语境、不是我熟悉的女性故事(即使作者已经很努力在表达这层)。不知道这本书的目标受众是谁,但可能不是现在的我。
2 有用 清晨过路人 2025-03-09 22:14:09 四川
人这一生就是“借贷”和“偿还”,“借”和“还”一直作为古老的隐喻,贯穿文学、艺术和宗教等各个方面。
2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4-12-08 21:29:55 江苏
①从经典叙事中打捞“债”的概念,很有洞察也很有趣,有点想起David Graeber那本经典,也很高兴看到两个我很喜欢的作者梦幻联动。②我常常忘记MA的多伦多-哈佛背景,但从这种类似授课的体裁里就会意识到她扎扎实实的学术训练。③同步在读Ursula LeGuin的随笔,她俩的梦幻联动也很棒,尤其是她俩都有很强的跨学科视野,此处还得带上JWinterson,虽然她主要是关注科技而非债务。
0 有用 细混子 2025-02-07 07:39:59 重庆
很学术的感觉,模糊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