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以汉武帝时代时间节奏写当时历史,还原血肉丰盈、灵魂复杂的刘彻,描摹急剧变化时代中的众生相
◎ 编辑推荐
☆书写“汉武帝之时的汉武帝”和“汉武帝之后的汉武帝”。全书40万字,内容翔实,细致梳理时间线,订正史籍谬误缺漏,填补《资治通鉴》中缺失的历史细节。
☆以编年体细致描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将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的每一年作为一个篇章,每个篇章分若干主题展开叙事,兼具开阔与精微,揭示汉武帝何以成为后世中国封建帝王的参照对象。
☆进入汉武帝时代的时间节奏和生活情境,看见煌煌盛世,也看见盛世之下的众生相。汉武帝无疑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他的作为与当时普通人的感受能否共振,或许更值得探究。
☆配合必要地图,直观呈现史事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武帝刘彻在位的五十四年作为时间引线,构成一部清晰、充实的汉武帝时代编年史。
作者以当时的时间节奏书写当时...
以汉武帝时代时间节奏写当时历史,还原血肉丰盈、灵魂复杂的刘彻,描摹急剧变化时代中的众生相
◎ 编辑推荐
☆书写“汉武帝之时的汉武帝”和“汉武帝之后的汉武帝”。全书40万字,内容翔实,细致梳理时间线,订正史籍谬误缺漏,填补《资治通鉴》中缺失的历史细节。
☆以编年体细致描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将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的每一年作为一个篇章,每个篇章分若干主题展开叙事,兼具开阔与精微,揭示汉武帝何以成为后世中国封建帝王的参照对象。
☆进入汉武帝时代的时间节奏和生活情境,看见煌煌盛世,也看见盛世之下的众生相。汉武帝无疑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他的作为与当时普通人的感受能否共振,或许更值得探究。
☆配合必要地图,直观呈现史事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武帝刘彻在位的五十四年作为时间引线,构成一部清晰、充实的汉武帝时代编年史。
作者以当时的时间节奏书写当时的历史,将符号化的汉武帝复原为血肉丰盈、灵魂复杂的刘彻,也描摹了急剧变化的时代中的众生相。
经由本书,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汉武帝,看到不同的汉武帝时代。喜欢英雄叙事的,看到了青年英豪;沉湎悲情主义的,看到了落拓老将;抱持大国情怀的,看到了煌煌盛世;惯于悲天悯人的,看到了无名苍生。
有为的创作者
· · · · · ·
-
戴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戴波(@唐不闻)
1980年出生,南京大学毕业,现居江苏宜兴。
长期从事先秦学术史和秦汉史研究,已出版《帝国的阴阳两面》《认识一个古人再入睡》等作品。
目录 · · · · · ·
常识一:汉初以十月为首
常识二:新天子即位次年改元
常识三:年号的由来
建元年间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初招贤良
跋扈的祖母
第一次尊儒尝试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祖母的反击
作为著作家的淮南王
卫子夫蒙宠
帝王的陵邑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卑微的诸侯王
七国之乱的影响
天子好兵
第一次出使西域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
天子的男宠
消失的《今上本纪》
南方的另一个武帝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从“坑儒”说起
独崇五经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再度兴兵
董仲舒和灾异论
两项人事任免
附录一:建元六年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用兵闽越书
元光年间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李广与程不识
天人三策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失败的马邑之谋
鬼神之祀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改道
灌夫之祸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
窦婴、田蚡之死
丞相和御史大夫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河间献王:更佳的天子人选
第一次巫蛊案
公孙弘的复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初征车船税
卫青亮相
司马相如作《难蜀父老》
附录二: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元朔年间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皇子初生
再战匈奴
大汉的入仕之路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阳谋“推恩令”
夺回河南地与初置朔方郡
大侠郭解
主父偃的结局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张骞回来了
《春秋》决狱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
混乱的衡山国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白衣丞相
奇袭右贤王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绝幕大战和进击的霍去病
二十等军功爵和武功爵
附录三:公孙弘与吾丘寿王辩“禁民间弓弩”
元狩年间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淮南太子引发的血案
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两征河西
李广右北平之战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元狩年间史事纪年考
帝国的财政危机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盐铁专卖
漠北大决战
祥瑞麒麟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宦海悲歌 / 265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方术、疾病与死亡
附录四:终军“祥瑞”对
元鼎年间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算缗与告缗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张汤之败
张骞又回来了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大广关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后土祠与天命宝鼎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南越王国消亡史
战争的幕后插曲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南方大定
倾国倾城
附录五:汉乐府《有所思》
元封年间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禅大典
两个黄帝
被封禅影响的人与事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天下
循吏与酷吏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东征朝鲜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大民溃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南巡与射蛟
初置刺史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死在异乡的公主
附录六: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太初年间
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
太初改历
汉朝的马政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西征大宛与再战匈奴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再战大宛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大宛之战的尾声
“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
附录七:匈奴冒顿单于与汉高后往来书信
天汉年间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苏武牧羊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李陵兵败
天下大乱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初榷酒酤
长安城的防卫系统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
李陵与苏武的后事
附录八:《汉书·李广苏建传》节选
太始年间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
秦汉刑罚制度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田仁与任安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
赵地、赵国与赵人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寂寞的独白:《报任少卿书》
附录九:《报任少卿书》
征和年间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
巨变的前奏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长安城里的巫术
巫蛊之祸
谜团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余波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轮台诏》
附录十:刘彻《轮台诏》
后元年间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
扑朔迷离的最后时光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落幕
辅政疑云
盖棺难论定
附录十一:甘肃玉门花海汉代烽燧出土疑似汉武帝遗诏
附录十二:《汉书·武帝纪》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尽管董仲舒的后学弟子们把董抬到了亚于孔子的至高地位,并认为经学在武帝朝的独尊其有着不可磨灭的最大贡献,但至少从推动经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公孙弘的个人履历,起着更为鲜明的导向作用。 这是一个略有些尴尬的事实,推动学术发展,往往靠的不是学术本身的精妙高深,而是靠强有力的集权政治和现实利益。因此学术和政治之间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暖昧关系,为了彰显独立精神,它必须离政治越远越好;但为了普及弘扬、应用验证,它又不得不依附于权力提供的平台。做一个纯粹学者,还是成为一个政治角色,理论上可以兼顾,现实中却两难。正因为如此,对于提升学术影响力贡献最大的,常常不是那些守静研学的知识分子,而是适当收敛个性去迎合政治口味的“离经叛道”者。他们也很容易因此被视为不纯粹的投机分子。 从西汉前中期改变知识分子地位来说,贡献最大的,就是两个“投机”之人。一为叔孙通,一为公孙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白衣丞相 -
在本书五十四年的叙事里,我们需要熟悉汉初君臣百姓墨守的某个生活习惯,即国家使用的历法每年是以十月为岁首的。汉朝从短命的秦朝那里继承了很多遗产,包括这种历法。这意味着,假如汉初人有我们现在使用的那种月历,翻开封面之后,第一页上写的就是十月,十月初一就是汉人新年的第一天,然后他们依次过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七月、八月,最后一个月是九月(或许再加一个闰九月),在秋天结束的时候告别过去的一年。所以汉初中央的年终统计,总是要求各个郡县在九月之前派人上报,称为上计。这种历法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迥然大异。 如果不知道这个常识,看待秦末汉初的一些史事时,就很容易算错时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楔子:从三个常识说起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有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有为"的人也喜欢 · · · · · ·
有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3 条 )

那我问你,那我问你,你的细节为什么在打架

在历史功过中寻找有为的边界

> 更多书评 83篇
论坛 · · · · · ·
我手上的书是一版二印,523页,霍去病是刘据的堂哥... | 来自菜园子看守 | 1 回应 | 2024-12-20 00:00:48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读书破万卷)
- 待借 (momo)
- 【追跡三代,鞭及秦汉】 (漆园吏玫)
- ╚2025阅读明细╗ (深夜球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有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绵绵 2024-10-02 10:07:13 湖北
虽然是编年体,但是讲述方法很生动,有点当年明月的味道,加之汉武帝的故事本身就是传奇。看着不算枯燥,挺有意思。
69 有用 芝麻 2024-08-23 18:02:28 江苏
作者戴波在书的结尾说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如果定要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刘彻的话,那就是“他是一个绝对有作为的帝王,但假如活在他的时代,我希望他能够少点作为。”
2 有用 CY 2025-02-21 21:38:40 陕西
编年史的好处就是能站在一个人心智成长的时间线上去看待甚至理解他所做的所有事。
8 有用 danyboy 2024-10-12 00:36:38 北京
和朋友一样,先看前言后记,篇幅都不长,无一处闲笔,作者坦率陈说为何要写汉武帝,为何要以编年体这样一种“出力不讨好”的叙事形式来写,有些问题也是我所好奇的。一边读正文一边想,要把汉武帝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在位生涯写清楚,全面,特别是细节要交代准确而非给出很容易大而无当的“格局”“视野”“规律”,用编年体来写还真是个好办法。书很厚,不难读,对待纷出的歧义,晦暗的可能性,作者不回避学术争议和网络热议,敢于褒... 和朋友一样,先看前言后记,篇幅都不长,无一处闲笔,作者坦率陈说为何要写汉武帝,为何要以编年体这样一种“出力不讨好”的叙事形式来写,有些问题也是我所好奇的。一边读正文一边想,要把汉武帝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在位生涯写清楚,全面,特别是细节要交代准确而非给出很容易大而无当的“格局”“视野”“规律”,用编年体来写还真是个好办法。书很厚,不难读,对待纷出的歧义,晦暗的可能性,作者不回避学术争议和网络热议,敢于褒贬,读者可以将其看做是作者的“读汉武帝笔记”,边读边记边讲,颇有趣味。而书名的有为二字,其褒贬亦可知矣。 (展开)
2 有用 Flâneur 2025-01-20 17:51:18 上海
彼之盛世、吾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