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他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家,在艺术研究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评论者,从西方艺术、当代艺术还是中国书画艺术,他的很多观点都让人大呼震撼,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写作,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很多重要事件他也从未缺席。再者,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木心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由他策展,而“80年代那一批中国画家,也是经由他的策展搭桥,建立起与西方学界和公众的“会面”。
他是学者巫鸿,木心称他:“巫鸿君伟岸,若古罗马壮士。”
本书是巫鸿先生对76载个人历史的首部追忆。他突破一般回忆录式的写作,呈现给读者的既不是真实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说式的全然虚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经验重构与想象,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记忆写作”。
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现绝处逢生后,遇见克孜尔石窟壁画飞天像的悸动和梦魇;又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从北朝“蝉冠菩萨”像被盗与寻回的前前后后中,...
他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家,在艺术研究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评论者,从西方艺术、当代艺术还是中国书画艺术,他的很多观点都让人大呼震撼,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写作,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很多重要事件他也从未缺席。再者,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木心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由他策展,而“80年代那一批中国画家,也是经由他的策展搭桥,建立起与西方学界和公众的“会面”。
他是学者巫鸿,木心称他:“巫鸿君伟岸,若古罗马壮士。”
本书是巫鸿先生对76载个人历史的首部追忆。他突破一般回忆录式的写作,呈现给读者的既不是真实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说式的全然虚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经验重构与想象,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记忆写作”。
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现绝处逢生后,遇见克孜尔石窟壁画飞天像的悸动和梦魇;又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从北朝“蝉冠菩萨”像被盗与寻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个人、国宝、文物、传统文化之间错综复杂又虔诚宁静的连结。他书写青少年时对古城北京的生活记忆,也袒露对书的偷窥,以及与保姆或私密、或让人沮丧、难堪的个人故事。湛蓝天空下,在青中带紫的密歇根湖畔,他再会动荡年代后重获学习时光的自己,感悟师友、忘年交们对学术超越政治、人格信守独立的追求。
豹迹的创作者
· · · · · ·
-
巫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巫鸿,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 年至1978 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 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 年至1987 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 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现任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OCAT 深圳馆和北京OCAT 研究中心名誉馆长,新近荣获2022 年度美国高校艺术协会(CAA)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
目录 · · · · · ·
豹迹
外一篇:木心在哈佛
蝉冠菩萨
基督的血和玛利亚的泪
发现北京:场地的记忆
书的记忆与记忆中的读书
密歇根湖边的弗里德里希
普林斯顿树林
李妈
忘年交(丁声树、朱丹、俞伟超、费慰梅)
怀念杨新:漫长友情中的三个时段
张光直师,哈佛与我
木心的记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它既断裂又衔接,由多个独立和平行的微小事件传达出来。感知的前提是观看者需要将眼睛尽量地迫近画布——他们因此忘却了画面的整体,逐渐充满视野中的是发生在小时间中的“微叙事”——基督的血和悼念者的泪。 我们可以称其为“微叙事”(micro narrative),都存在于整幅画的叙事之中但超越了后者的维度。 我们忽然发现所观看的不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而是“过程”的视觉凝聚,其中的每个瞬间都被想象为前后时刻的连接和过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基督的血和玛利亚的泪 -
一个人的生活含有和影子一般多的瞬间经验,它们随时发生和消失,永远属于当下,因此没有时间性。它们仅属于自身存在的时刻,只与此时此地的身体和环境相关。它们与知觉和思想同步发生,但不具备反观的能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序 影子与记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豹迹"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豹迹"的人也喜欢 · · · · · ·
豹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巫鸿卷入反革命集团案,被抓捕进行隔离审查 | 来自智术师 | 2024-03-01 17:20:06 | |
我仔细看一遍,结果我无语,不好看啊!!关键还很贵 | 来自其来有自 | 7 回应 | 2023-12-16 14:23:29 |
后封面文字的不同 | 来自小P | 1 回应 | 2023-06-04 17:07:43 |
想知道打5星的都看过了吗? | 来自老爷爷与猫 | 3 回应 | 2023-06-04 16:24:24 |
也不好多说 | 来自naonaonunu | 2023-01-02 22:31:01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中国艺术史 (林别)
- kindle 2 (甜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豹迹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文在兹 2022-11-17 11:01:41 山东
看他的经历,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凡是学他的都远远不如他😄
5 有用 野次馬 2022-12-28 21:33:10 美国
总觉得巫鸿年纪在六七十上下,这本书即便读下来也很难有四九年前生人的实感。最叫人好奇的一段人生经历(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赴美)或一笔带过,或暗藏在字里行间,虽然此书不以回忆录自我标榜,但终究留出了大片空白。八十年代前与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断裂。读到巫鸿父母三四十年代与费正清夫妇交好,中间数十年不通音信,直至八十年代末再度相见,感慨。第二辑有几篇前言一类的文字略显拼凑,《豹迹》一篇四十年前写成... 总觉得巫鸿年纪在六七十上下,这本书即便读下来也很难有四九年前生人的实感。最叫人好奇的一段人生经历(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赴美)或一笔带过,或暗藏在字里行间,虽然此书不以回忆录自我标榜,但终究留出了大片空白。八十年代前与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断裂。读到巫鸿父母三四十年代与费正清夫妇交好,中间数十年不通音信,直至八十年代末再度相见,感慨。第二辑有几篇前言一类的文字略显拼凑,《豹迹》一篇四十年前写成,灵光飞动,一入学院文字反而刻板僵直,尤以终卷论木心一篇为最。追忆张光直先生一篇此前在《四海为家》中读过,此次重读,感动依旧。 (展开)
3 有用 流萤 2022-09-25 11:22:15 北京
可以随便看看,提出的有些观点还挺有意思,至于文学性和写作的功力,真就很一般了。另外,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提到的人增加了些知识,朋友圈都是精英知识阶层了。
4 有用 穆霒 2022-10-11 23:55:56
巫鸿老师的书读来总有启发,也总是让人感慨知识结构不可复制。《基督的血和玛利亚的泪》《蝉冠菩萨》尤佳。勿因不喜木心而错过本作。
95 有用 fateface 2022-07-09 10:48:42
这本小书做得极其精美,彩图,内容也非常有趣。巫鸿是了不起的散文家,不单单是学者。但大概是他的一生太顺利了吧,读上去总好像少了点什么。但是就写作技巧和文字的纯熟来说,真的是中文写作的巅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