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仰的诞生 短评

热门
  • 16 楼上有鬼👻 2020-11-09 21:16:54

    捉个虫 p12页的<怀疑托马斯>改为怀疑者多马能更好点,这个实际上说的是圣经中的那个人. 我感觉我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但是中间实在是有点看不懂.我感觉这就是我基础不牢的问题.信仰信从,从信仰转变为工具性命题,我迷迷糊糊间能够理解说的是什么,但是想让我表达出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先去看看作者前沿里列出来的一本书,回头再翻一下

  • 13 三千院若璃 2020-12-07 20:50:30

    比起要相信什麼,為什麼要相信,更要害的是什麼是相信,為什麼要這樣相信——相信的方式本身,未嘗不是一種建構。 近日來讀過最好看的專著。把一個詞的概念史,做成中世紀到現代的思想史,主題成為線索,串聯起現代性若干關鍵變遷,作者野心龐大的同時把控得相當精確。面面俱到而非蜻蜓點水,取捨之下極見功力。

  • 6 洛兹尼茶 2024-09-27 07:15:35 江苏

    每个时代都很轻信,但他们轻信的方式有所不同。远东人轻信没有勇气的新犬儒、没有生命实现的拜金、令人窒息的社达、不再探索事物的人云亦云。

  • 7 Camille 2020-12-11 15:58:17

    信仰的概念史,从排他信仰到信仰空间,写的很好读,教派化尤其是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权威与个人信仰的内部张力的部分还有异邦传教两个部分很有意思

  • 8 Quo Vadis 2021-06-13 12:33:39

    作者在混淆“信仰”定义的基础上,达成了自己的主要观点:西方现代信仰无限扩张,无处不在,打破教俗隔阂….(很怀疑译者的思想史修养

  • 1 不开挖掘机 2022-07-22 14:25:03

    读完这本是在回程地铁上,在体系信仰缺失的现代中国,个人层面的信成为轻而易举的选择,信从什么变得如此轻易,但是我们真的在信什么吗?还是在信能带给我们什么的那个大他者?

  • 1 apikoros 2021-01-18 07:04:42

    “每个时代都很轻信,但它们轻信的方式有所不同。”一种文化的信仰是另一种文化的怀疑,一种文化的知识是另一种文化的信仰,而文化的可信度在基督教五千年的历程里是多元的,有争议的。世俗化并没有将信仰与世界隔离开来,相反,它向信仰打开了世界之门,将西方文明的一个核心范畴从基督教对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2 托托 2020-12-27 21:35:36

    尽管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可被视为是对天主教威权倾向的反抗,但它本身并未直指未经授权的个体宗教经验,恰恰相反,它对信仰有着更为苛刻与纯净的限制;它的方案不是宽容与解放,更不是现代的自由与多元。出于对宗教改革思维习惯的反击,宗教知识的第二次革命才真正打破了基督教信仰与世俗认知方式之间的隔墙,重新定义了信仰本身。 “每个时代都很轻信,但它们轻信的方式有所不同。”

  • 0 子扉我[已注销] 2020-12-18 19:09:57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12/19/%e7%8e%b0%e4%bb%a3%e4%bf%a1%e4%bb%b0%e7%9a%84%e8%af%9e%e7%94%9f/

  • 0 财神5.0 2022-03-24 14:36:13

    没有认真看,前面大半部分在讲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尤其是关于信仰与理性、判断的关系,区别了信从与信仰的概念之不同,后面接启蒙来讲关于信仰的空间之扩大,造成了多元混杂之信仰,是为现代信仰的开始。关于康德的那部分写得很有趣,康德导致了人是产生信仰的主体,看似颠覆传统的论述,由于夹杂了主体的超越性、神秘性,使得其与根据传统基督教衍生的诸多派别共存于不同的空间,也可看作当代政治的多样性之表现。整体来看,犹如秦之文统,西欧通过基督教造成了一种较为原初的公共的信仰文化,而由于地方社会、语言等差异,这种公共性开始变异、增殖,形成不同的区域文化传统。

  • 0 Pinkler 2022-02-25 16:46:15

    “当教条让位给经验时,语言被用于新的探索,甚至是一种信仰的新表述。”能看出来沙甘教授的博学(

  • 0 冬樵椒山 2022-01-24 22:40:03

    磕磕绊绊看,有许多不太懂的东西。看完这本书我理清楚了宗教改革天主教和新教各自的矛盾点所以还是挺感谢的(引用实在很多,真的丰富我的认识)。我其实没太理清楚论述逻辑……但我还是觉得大概信仰就是从隐晦的包容(针对宗教)—专断和排斥—放开的包容(从宗教解放)。

  • 0 leansing 2021-12-03 07:41:00

    药不能停吖,乃们继续拜神自嗨吧......

  • 0 5detian 2021-11-24 21:07:36

    这是一本细节处凸显了很多理论张力的书。没有一定的专业认知,没有认真的背景了解,不知道梅兰希通,有几处因信称义竟然翻译成信心的正当性,作为关键词之一的implicit,没有统一译文,词性变化后,翻译得基本上看不出原文。另外原文中的斜体,译文中都没有体现。

  • 0 sky liu 2022-10-23 13:35:56 江苏

    学院的朽气,自翻译到原文。相较起来,前几天那本《与神作战:古代世界的无神论》倒像是高论了。神学修养不深者谈论神总显得这么干巴巴的。不信神之人亦勿论神之事。

  • 0 旧时月 2024-03-13 15:15:25 北京

    捉虫:很多“忏悔”似乎应当译为“教派”,根据牛津词典II.7.a&b可知。 除此之外,译文不甚流畅,可能和我本人的翻译习惯有关。 这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书,它从多个方面印证并挑战了我的一些印象:宗教改革从多个方面重新挖掘了中世纪民间以及天主教自身的思想遗产,从教派的观点来看,甚至把天主教的一些“弊端”也拿了过来。此书说明,这些弊端本质上是信仰在发生现代性转向之前的固定“范式”或“知识型”;信仰在启蒙运动期间和之后经历了转型,承接改造了宗教改革萌生的个人主体性,最终打通了认识论界限,成功跻身并隐藏于现代社会;信仰和科学确实类似(!),本身经历范式转变,理性也都在两者中渗透极深。 无力提出任何反驳和不满。

  • 0 Anna的日常热爱 2024-03-07 21:21:01 北京

    可能是我的问题,第一本没读完就放弃的书,拼老命了读到70%。哲学实在不是我的点,不知道是原文就有点点难读还是翻译的原因。前后文理解多少也是带点痛苦。行吧,多少难读的书都死磕完了,这本书实在是打败了我。

  • 0 李清医 2021-01-21 17:37:44

    形上史的难得书写,关于“信仰”的历史研究。

  • 0 MW 2021-09-12 23:42:29

    信仰就是认同地思考

  • 0 理性优先权 2023-09-04 21:00:42 江苏

    信仰不是不变的,而是时刻在变。信仰的内容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也不同。现代社会在宗教解放之后不是萎缩了,而是爆炸了——因为什么都可以不信,什么都可以信。那么人类还有联合的可能吗?作者认为“多元社会”是出路。视角不错,引用的文献有点多,看的过程有点失去耐心,但了解信仰的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足够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