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名家导读:特约冯友兰弟子、冯友兰学会副会长、北京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陈战国撰写2200字导读。
2.名家推荐:华东师大、首都师大哲学教授陈嘉映作序推荐。
3.精准插图:《四库全书》等史籍中辑录优质配图,拓展知识。
4.全新修订注释版:对照1948年英文原始版本全面修订,为生僻字添加注释98条。
5.精华点读:每章前辑出冯友兰的点读文字,帮助理解。
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入门读物,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
装帧精美,黑白灰三色极简设计,赋予时尚新质感,专为年轻人量身定制。
入选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课标”阅读书目。
入选清华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籍”,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推荐书目”。
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大学“中国哲学”课程通用教材。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武大原校长李晓红等多位大学校长推荐阅读。
深度影响诸多政要、国际问...
1.名家导读:特约冯友兰弟子、冯友兰学会副会长、北京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陈战国撰写2200字导读。
2.名家推荐:华东师大、首都师大哲学教授陈嘉映作序推荐。
3.精准插图:《四库全书》等史籍中辑录优质配图,拓展知识。
4.全新修订注释版:对照1948年英文原始版本全面修订,为生僻字添加注释98条。
5.精华点读:每章前辑出冯友兰的点读文字,帮助理解。
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入门读物,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
装帧精美,黑白灰三色极简设计,赋予时尚新质感,专为年轻人量身定制。
入选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课标”阅读书目。
入选清华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籍”,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推荐书目”。
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大学“中国哲学”课程通用教材。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武大原校长李晓红等多位大学校长推荐阅读。
深度影响诸多政要、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和文化名流,并影响二战后思想格局。李泽厚、李慎之、赵启正、杨振宁、厉以宁、易中天、张颐武推荐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被誉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以20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横跨三千年的相关知识,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是“史”与“思”的完美结晶。因为本书脱胎于讲义,所以语言流畅;因为由英文译来,所以文字晓畅,符合当下人的阅读习惯。读《中国哲学简史》,让你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去过真正好的、有意义的生活。
中国哲学简史的创作者
· · · · · ·
-
冯友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字芝生,20世纪哲学泰斗。
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建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其创立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具有崇高的国际声誉。作品《中国哲学简史》是各国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通用教材。
目录 · · · · · ·
自序冯友兰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
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农》—农业的价值
“反者道之动”
对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艺术与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第三章诸子的由来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与六经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灵修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国家的起源
第六章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早期道家与隐者
杨朱的基本思想
杨朱思想举例
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
道家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性善说
论儒家与墨家的基本不同点
政治哲学
神秘主义
第八章名家
名家和“辩者”
惠施关于事物相对性的理论
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第九章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道,无名
自然的不变规律
为人处世
政治理论
第十章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政治与社会哲学
感情和理性
达到至乐的途径
有限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知识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第十一章后期的墨家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关于“辩”的讨论
澄清兼爱说
为“兼爱”辩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六种术数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月令》
邹衍
历史哲学
《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
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人的地位
关于人性的学说
道德的根源
关于礼乐的学说
关于逻辑的理论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
第十四章韩非子与法家
法家的社会背景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历史哲学
治国之道
法家与道家
法家与儒家
第十五章儒家的形而上学
事物之“理”
万物生成之“道”
万物变易之“道”
“中”与“和”
“庸”与“常”
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
第十六章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
中国的统一
《大学》
《荀子》中的折中倾向
《庄子》哲学中的折中倾向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
第十七章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
对宇宙本体的理论
人性的学说
社会伦理学说
政治哲学
历史哲学
对《春秋》的解释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
第十八章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思想的统一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
汉代经学中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扬雄和王充
道家与佛家
政治和社会背景
第十九章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向秀和郭象
道是“无”
万物的“独化”
典制与道德
有为与无为
知识与模仿
齐万物
终极的自由与快乐
第二十章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风流与浪漫精神
“杨朱的乐园”
率性的生活
感情
情爱
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基础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佛学的一般概念
二谛义
僧肇的哲学
道生的哲学
第二十二章禅宗:潜默的哲学
禅宗起源的旧说
第一义不可说
修禅的方法
顿悟
无成之功
第二十三章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韩愈和李翱
周敦颐的宇宙论
精神修养的方法
邵雍的宇宙论
事物演化的规律
张载的宇宙论
第二十四章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程颢对“仁”的认识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
程颐的“理”的观念
陶冶感情的方法
寻孔颜乐处
第二十五章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理”或原理
太极
“气”
性和心
政治哲学
修心养性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陆九渊论心
王守仁的宇宙观
“明德”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正事”
“用敬”
对佛学的批评
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入
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
孔教运动
西方思想的传入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
哲学的性质
人生的境界
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
英文版编者引言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一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迁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信。在末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名家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哲学简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哲学简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四书遇 9.7
-
-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9.0
-
-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 8.7
-
- 张岱诗文集(增订本) 8.9
-
-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 9.2
-
- 甘地与丘吉尔 9.2
-
- 宣华录 8.6
-
- 诗境浅说正续编 9.9
-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8.9
-
- 引譬连类 9.2
中国哲学简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82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2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9.3分 15775人读过
-
Free Press (1997)9.2分 83人读过
-
新世界出版社 (2004)8.9分 34024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2分 333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市图待借 (赵怀柔)
- 自我通识教育 (小栗子爱读书)
- 我最爱的图书
- philosophy (弹簧er)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哲学简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马可瓦尔多 2023-04-05 14:57:49 广东
所谓中庸者,中谓做事做人应恰如其分,不焦躁不侨情,庸谓平凡,无知之智,在通过不断的修炼,提升自己的心灵智慧,能更加领悟平凡生活的意义,虽有很多无法读明白,但观中国先古之智,之哲人,总蕴含其巨大的智慧与力量。
0 有用 xiongxoy 2018-07-22 13:38:51
看了哲学,看了又忘,忘了又看,常看常新
3 有用 云深不知处 2019-04-16 08:13:42
人往往需要说太多话,然后才能归入缄默。 我越发相信尼采的一句话,世上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在我看来,中国典籍的美学价值远远大于他的思想价值。
0 有用 环眼贼 2019-09-26 02:19:22
过于简洁了,入门挺好。
0 有用 只爱爬山的林克 2023-07-24 11:42:17 北京
作为框架,简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