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沈从文唯一一本自传作品,写了他20岁之前的那段岁月。有对故乡的记忆,对亲人的怀念,还有个人种种经历。无论是幼时的上学经历,还是少年的军中时光,都透着少年心性的好奇和顽劣;而对于当时军阀割据、血流成河的记忆却是轻描淡写。他对于一切经历的审视与体会只关平真实、美丑,与道德无关。因此,《从文自传》少了他后来作品中那种美丽的哀愁,却充满了生命最原始的炽烈和真诚。
除《从文自传》外,本书还收录了沈从文的三篇演讲稿和他的儿子沈虎维对父亲回忆的有关文字。在很多人印象中,沈从文可能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作家,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一样温润如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他。这本自传,是他回望岁月时灵魂的自我对话,也是他日后创造的“湘西世界中一切梦想和美丽的源头。
从文自传的创作者
· · · · · ·
-
沈从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沈从文(1902-1988)
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边城》《长河》《龙朱》《虎维》《月下小景》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入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目录 · · · · · ·
◎序
怀念从文
自我评述
◎从文自传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的家庭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辛亥革命的一课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预备兵的技术班
一个老战兵
辰州
清乡所见
怀化镇
姓文的秘书
女难
常德
船上
保靖
一个大王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转机
◎沈从文的三个讲演
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在湖南吉首大学的讲演
◎回忆录: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附录:团聚
· · · · · · (收起)
怀念从文
自我评述
◎从文自传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的家庭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辛亥革命的一课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预备兵的技术班
一个老战兵
辰州
清乡所见
怀化镇
姓文的秘书
女难
常德
船上
保靖
一个大王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转机
◎沈从文的三个讲演
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在湖南吉首大学的讲演
◎回忆录: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附录:团聚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想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 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
革命算已失败了,杀戮还只是刚在开始。城防军把防务布置周密妥当后,就分头派兵下乡去捉人,捉来的人只问问一句两句话,就牵出城外去砍掉。平常杀人照例应当在西门外,现在“造反”的人既从北门来,因此应杀的人也就放在北门河滩上杀戮。当初每天必杀一百左右,每次杀五十个人时,行刑兵士还只是二十人,看热闹的也不过三十左右。有时衣也不剥,绳子也不捆缚,就那么跟着赶去的。常常有被杀的站得稍远一点儿,兵士以为是看热闹的人,就忘掉走去。被杀的差不多全从乡下捉来,糊糊涂涂不知道是些什么事,因此还有一直到了河滩被人吼着跪下时,才明白行将有什么新事,方大声哭喊惊惶乱跑,刽子手随即赶上前去那么一阵乱刀砍翻的。 这愚蠢残酷的杀戮继续了约一个月,才渐渐减少下来。或者因为天气既很严冷,不必担心到它的腐烂,埋不及时就不埋,或者又因为还另外有一种示众意思,河滩的尸首总常常躺下四五百。 到后人太多了,仿佛凡是西北苗乡捉来的人都得杀头。衙门方面把文书禀告到抚台时大致说的就是“苗人造反”,因此照规矩还得剿平这一片地面上的人民。捉来的人一多,被杀的头脑简单异常,无法自脱。但杀人那一方面知道下面消息多些,却似乎有点儿寒了心。几个本地有力的绅士,也就是暗地里同城外人沟通却不为官方知道的人,便一同向道台请求有一个限制。经过一番选择,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每天捉来的人既有一百两百,差不多全是四乡的农民,既不能全部开释,也不能全部杀头,因此选择的手续,便委托了本地人民所敬信的天王。把犯人牵到天王庙大殿前院坪里,在神前掷竹签,一仰一覆的顺筊,开释;双仰的阳筊,开释;双覆的阴筊,杀头。生死取决于一掷,应死的自己向左走去,该活的自己向右走去。一个人在一分赌博上既占去便宜四分之三,因此应死的谁也不说话,就低下头走去。 我那时已经可以自由出门,一有机会就常常到城头上去看对河杀头。每当人已杀过赶不及看那一砍时,便与其他小孩比赛眼力,一二三四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31辛亥革命的一课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含章文库·沈从文集(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八骏图》《湘行散记》《边城》《凤凰往事》《虎雏》
等
。
喜欢读"从文自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从文自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文自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5 条 )


大变态与大色狼的黄金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薄薄一本,非常精彩。里面有两则作者亲身见闻的真实故事,值得一提再提。我在高中社团、小区大学、文青讲座谈这两则百谈不厌,直到终于没有人想再邀请我。哈哈哈哈。扯太夸张了啦,其实是本来就没啥规矩的文艺单位想邀请我。~好啦好啦不要故意想讨拍。 第一次谈到本书中... (展开)
这里有沈从文的N种打开方式
文/栗一白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追求张兆和时,他在作业本里夹带情书,张兆和招架不住告到校长胡适那里去了。胡适笑着说,他只是顽固地爱你。张兆和很干脆地回答,我顽固地不...
(展开)


沈从文:"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
真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中站得住的,往往是那些脱离了五四传统的人,比如老舍,比如张爱玲,又比如沈从文。 在《从文自传》里,沈从文自称是一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 【因为空暇的时间仍然很多,恰恰那亲戚家中有两大箱商务印行的《说部丛书》,这些...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9.0分 344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9.2分 1065人读过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8.9分 70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9.2分 57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我开书店一定要有的书(二) (河)
- 传记 (ly的读享生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文自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吕六一 2018-01-19 22:38:49
自传写到沈从文进京前戛然而止,那是作家对成为作家之前的自己的描摹,讲一个少年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以及那些滋养他心灵的世间万物。以优缓的文笔,写山川民俗,写杀人砍头,写孩童的欢乐与少年的寂寞,带着回忆的美丽的雾气。
0 有用 漆園 2018-06-01 10:27:09
二十多歲的年紀,能寫成這樣,得歸功于性情與稟賦。讀的時候,不斷想到汪曾祺與侯孝賢,真好。驚喜的是結尾的長文《團聚》,出自沈先生次子沈虎雛,他是機械專業出身,然而文字有靈氣,猶有勝沈先生處。
0 有用 Yue Jiang 2020-10-23 11:45:16
25 有用 缀清 2015-12-06 17:13:02
对人世保有深情,才可写出这样的文字,经历大变革,文字却极为素净。热情与淡然同时存有,向生疏的世界走去,去看那永远不尽的人生!
4 有用 空山 2016-08-23 17:06:35
沈老的文字和精神都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然后正是这种淡成就了他的大气。看他描写北京的一些事情和地点,才真的觉得文学还是要跟现实联系起来看才有意思,比如“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这篇演讲,描述他初到北京的所见所闻,恰好都是我熟悉的地方,就给人一种特别喜欢的感觉。如果我没到过哪些地方,我相信绝不会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