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的书评 (847)

我们终于知道了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一、豆瓣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用了多久读了一本书,当我终于把《战争与和平》归到读过的一档里的时候,我发现我是从三月的时候读这本书的。但是确切的说,我读了上下两册加哈利波特的一到五册。可是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这三个月来只读了一本书。那些哈利波特啊...
(展开)

《战争与和平》:反英雄主义的英雄赞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812年6月,法国皇帝拿破仑亲率六十万大军,渡过尼曼河,向俄国不宣而战。这支从未有过败绩的军队,以三倍于俄军的人数优势,一度攻下俄国的心脏莫斯科。然而在开战后仅仅半年,拿破仑就带着只剩三万人的残兵狼狈撤出俄国。 这场著名的俄法战争,也被俄国人骄傲地称为“卫国战... (展开)
很简单的谈谈《战争与和平》——我所读到的和所能读到的
花了将近三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也不过浅尝辄止而已。一直以来大概所谓“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毒太深,因而很难进入托尔斯泰乍一看起来异常琐碎、微弱、大体平淡、甚至无意义的细枝末节。深入分析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两座高峰的对视远超越我智识所及范围;...
(展开)

《战争与和平》中的“人”
朱利安·赫胥黎曾说过:“人们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不再是原来的人了。”至少对我本人而言,这句话是一条真理。我在读《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都是“不过尔尔”,他是一个传道者,然而讲故事的能力似乎让人质疑,除了处理宏大场面和为...
(展开)

安德烈之死,兼扯一点托氏与陀氏
让我萌生动笔之念的原因在于,在看了网络上本就不多且质量高的更加屈指可数的几篇托评之后,我有点失望也有点意料之中地发现,只有一篇提到了安德烈之死。失望是因为这是《战争与和平》里对我而言真正重要的情节,毫不夸张地说它在我13岁那年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一直到现在。意...
(展开)

《战争与和平》全人物关系梳理——互联网上最全的名单
根据一些文学者的说法,这部伟大的作品出现了 559 到 570 个人物的名字,其中约有200位是真实历史人物。我不清楚这个数字的罗列范围,也没能找到列举该数字的最初源头,更不谈具体的人物名单了。 于是我决定自己手动整理一份。经过一番艰苦的梳理查证,精读一遍《战争与和平》...
(展开)

额,,读到一半的读书小结(强推这个版本)
我有时候无聊会想象自己喜欢的几个作家在天堂里(如果他们混的进去的话,,,)无所事事的情景。 爱伦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概会蹲在在某个角落赌筛子,老陀一边猛输,(老天真对变态佬是没有胜算的)一边自我陶醉在自我毁灭的快感中,,, 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在大厅的中央的...
(展开)

高植•高地•高地植——倏忽消逝的托尔斯泰翻译专家
高植•高地•高地植——倏忽消逝的托尔斯泰翻译专家 (选自蒋星煜《文坛艺林备忘录续集》) 1 现在的文学青年,包括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在内,肯定对高植这个人不是太熟悉,可是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高植则是中国最主要的翻译托尔斯泰的专家。 他所...
(展开)

高植译本与其他几个译本的比较
不知道为什么这套书出了这么久没有人评论。对本书的价值无需多言,这里我只评论一下该译本的特点,希望对译者较挑剔的朋友有所帮助。 1,本人看外文类书籍,译者是参考的第一位,因为翻译的过程无异于二次创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买了粗制滥造的翻译,这边复制几段那边粘贴几页...
(展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这一系列非常糟糕
当初在tigercool上买就是冲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名号,感觉上好像带“人民”的质量都应该对得起人民,譬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到书后太失望了。 首先,那些画插图的实在应该批评。这不是青少版吗?拜托有点职业道德!里面的插图画的很摩登,这也就罢了,还略带“色”意。女孩...
(展开)

“我们也是人,不是狗哇”
昨天终于把《战争与和平》看完了。十年前在东北师大,我曾写下“经冬无雪懒读书”的句子。保定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下过雪,所以我很愿意为我的懒堕找一个比较文化的借口。但也只是借口。事实上,前面的部分我一直读得很快,所以拖了这么久,都是因为尾声第二部。托尔斯泰是一个...
(展开)

安德烈,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暑假终于读完,跟其他的好书一样,读完《战争与和平》后,也是久久的不能平息,思绪经过好多天的缠绕后,终于可以坐下来说一些自己的感受。 《战争与和平》毫无疑问是穿插了许多托尔斯泰个人的历史观,可以说是作者干预小说的集大成者,作者动不动会站出来发表大篇自己的...
(展开)

责编带你看,插图珍藏本《战争与和平》有多讲究?
前段时间,译文社的工作被“折叠”进了“受疫情影响”这5个字里。 一边是编辑室、出版科的编辑老师们不断接到印刷、仓储、物流“受疫情影响”的消息,另一边则是译文社通过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客服告知读者朋友们“受疫情影响,无法发货”。 “译文版插图珍藏本世界文学名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