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战争与和平》(1866—1869)描写1812年俄法战争的全过程,以当时四大贵族家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各阶层的现实生活,抨击了那些谈吐优雅,但漠视祖国命运的贵族,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
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刘辽逸(1915—2001),原名刘长菘,安徽濉溪人,曾用名长松。1939年于西北联合大学俄文商业系毕业。1943年在桂林开始从事俄苏文学译介工作。译著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杜布罗夫斯基》《哈吉穆拉特》、高尔基的《童年》等。
目录 · · · · · ·
第一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三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第一部
第二部
· · · · · · (收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三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第一部
第二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完全不了解一种行为(不论这是一种罪行还是一种善行,或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行为)的原因时,我们认为这种行为的自由成分最大。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罪行,我们就急于想惩罚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善行,我们就赞赏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无所谓善恶的行为,我们就认为它最独特、最自由。但如果我们知道无数原因中的一个,我们就会看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我们就不会那么坚持惩罚罪行,不会那么赞赏善行,对貌似独特的行为也并不觉得那么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28页 -
苹果熟了就落下来,但它为什么落下来?是因为地心吸力,是因为果柄于枯,还是因为苹果被太阳晒熟,果实变重了,因为风吹动它,还是因为站在树下的孩子想吃它? 这都不是原因。这一切只是由于发生重大的有机的自发事件所需条件的偶合。植物学家发现苹果落下是纤维质腐烂等原因造成的。站在树下的孩子说,苹果落下是因为他想吃并为此做了祷告。他们的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有人说,拿破仓到莫斯科是因为他想去那里,他的灭亡是因为亚历山大要他灭亡;另外有人说,一座被挖空的大山塌陷是因为最后一个工人挖了最后一镐土。这两种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他们同事件本身的关系极小,就像标签样。 他们的每一行动,他们自以为是由他们的意志决定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同历史的全部进程相关联,由永恒的力量注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著名译丛书(共10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嘉莉妹妹》《当代英雄》《安娜·卡列宁娜》《南方与北方》《白鲸》
等
。
喜欢读"战争与和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战争与和平"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争与和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47 条 )





论坛 · · · · · ·
我在改编《战争与和平》为网络小说《末法修士传》... | 来自云 | 2025-05-18 17:52:07 | |
大家有觉得能和《战争与和平》相媲美的名著吗 | 来自牛肉鲜虾面 | 27 回应 | 2025-05-18 17:51:45 |
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前沿人士一辈子都是男权主义者... | 来自oop | 9 回应 | 2025-05-07 16:53:06 |
战争与和平 | 来自花 | 2025-05-06 23:37:24 | |
怎么理解对安德烈的妻子,丽莎死去时候的描述? | 来自撄宁 | 4 回应 | 2025-03-16 23:44:3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8 )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2001)9.2分 145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9.4分 955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8.8分 923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9.3分 243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古典部】 (爱玛·包法利)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名著名译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精装) (Anatole)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5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feed: rss 2.0
511 有用 Fiddledeedee 2019-02-28 04:06:43
人们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不再是原来的人了。仅凭《战争与和平》这一部作品,托尔斯泰就可以雄踞世界文坛的奥林匹斯山巅。
84 有用 腦子花 2020-04-23 15:02:35
在我心里,安德烈踏雪归来、小公爵夫人难产而死、老公爵悲恸大哭的那一夜描写,可以封神了。 有点怀疑,托尔斯泰是不是一个人格分成了好多片,所以他写小女孩的时候像小女孩,写老寡妇的时候像老寡妇,写大将军的时候像大将军,刚毅、天真、狐疑...无数种性格自由切换,写啥像啥。读陀翁的时候感觉时时刻刻在与作者灵魂对话,读托尔斯泰的时候却像纪实,真真正正人间世。 很感慨,这样史诗般的好书,看一本少一本。
73 有用 童书小读伴 2020-07-30 08:46:53
俄罗斯人名 不可承受之重……
332 有用 玄枫 2017-05-17 23:01:48
俄罗斯旅游归来将满一年终于读罢此书。掩卷方觉不愧俄罗斯民族之第一书。托翁的高明,是将断代史寄情小说,主人公们的悲欢离合与战争的波澜壮阔交织纵横,从中体会到生之旨趣与爱之获求。同时,毫不避讳对现实战争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臧否。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卷的史观,堪称题眼!
99 有用 李下 2020-01-13 04:47:00
托尔斯泰陪我度过25个凌晨三四点(并跨年)。1350页煌煌巨著,不负盛名。如果试图用一句话去概括《战争与和平》,我开始想到的是“诚觉世人皆可原谅”,但“原谅”这个词太过傲慢,像是上帝在对羔羊施恩,有一种凌驾和俯视感,这不是托尔斯泰。准确一点来讲,应该说“诚觉世人皆可(以)爱与被爱”。他能从一个被俘的农民身上看到“无上的爱与荣耀”,这是何等的博爱,而且是像经历过被俘、妻亡、莫斯科陷落后的皮埃尔一样,... 托尔斯泰陪我度过25个凌晨三四点(并跨年)。1350页煌煌巨著,不负盛名。如果试图用一句话去概括《战争与和平》,我开始想到的是“诚觉世人皆可原谅”,但“原谅”这个词太过傲慢,像是上帝在对羔羊施恩,有一种凌驾和俯视感,这不是托尔斯泰。准确一点来讲,应该说“诚觉世人皆可(以)爱与被爱”。他能从一个被俘的农民身上看到“无上的爱与荣耀”,这是何等的博爱,而且是像经历过被俘、妻亡、莫斯科陷落后的皮埃尔一样,他可以去理解每一个人,哪怕是以前厌恶的人,他都能看到那人身上拥有的一些值得同情和接受的地方。在他眼里,贵族和农奴,都是人,都值得书写,并记录在“历史”的某刻那个人最为真实的反应。没什么金句,去他妈的金句,托翁是在用思想和人格,以及对人的理解、接受、同情、书写来进入永恒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