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3年购书目录(三) (思郁)
- 社科文献好书推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甲骨文丛书[ORACODE](已出书目) (Yursler_林)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3年10-12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冲击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RainyLane 2015-06-10 20:45:30
绝佳的阅读感受,对中国的国际援助战略以及中石油等国有企业的海外基建工程深感震惊(与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被广泛批评不一致,在这里其战略地位很明显,有哪个民资有这样的能力呢)。如果我自己能通过游历和阅读达成这样的理解那不也是很刺激的事么?和学术文本的发达相对应,这类文本在中国很稀缺,后果就是缺乏具有理解力的公民(?)。
10 有用 168 Hours 2015-01-16 23:04:37
能够看出是一个久居中国的记者所写的关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关系的游记+评述性书籍,从对"中国冲击“的分析中看出,中国的冲击不是直接针对发达国家的,更像是在包抄那些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饱受西方批评的国家,如伊朗、苏丹等。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没有被中国媒体爆出来的中国-西方决策的博弈,中国媒体常说西方世界没有听、也不想听中国的声音,这也算是广大中国人也没听到西方人的声音。在其中,作者也带有德国人的视角老对比... 能够看出是一个久居中国的记者所写的关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关系的游记+评述性书籍,从对"中国冲击“的分析中看出,中国的冲击不是直接针对发达国家的,更像是在包抄那些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饱受西方批评的国家,如伊朗、苏丹等。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没有被中国媒体爆出来的中国-西方决策的博弈,中国媒体常说西方世界没有听、也不想听中国的声音,这也算是广大中国人也没听到西方人的声音。在其中,作者也带有德国人的视角老对比德国和中国崛起当中的异同和升华性思考,对于中国的崛起西方更像是无可奈何,也提醒警惕西方世界走向保守派和极端派,因此要”设法集中知识分子力量,让这些"世界贵族”中的思想进步者,改革派带动那些持温和立场的中间力量,孤立保守派和强硬派“。在P268,唐-阿巴斯王朝在今蒙古国境内接壤,属于明显的错误了。 (展开)
2 有用 黑色曼陀铃 2017-05-06 21:17:04
作者在计划经济取消后不久居住北京至今,见证了中国发展腾飞的每一个阶段。以记者的外来客制高点视角,结合数位国际政经人物的第一手访问资料写成了这本书,对于当代外交政策可以有很直观的了解。 心疼我兔。PS,作者善意的滤镜相当厚。
9 有用 恪彥 2016-04-27 12:25:10
从亚洲到非洲,一方是跑得飞快的记者,一方是身经百战的政客,针锋相对的戏剧化冲突背后,仍是在中国的外交基本法中绕.虽然作者这样热情,但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1 有用 偶然童子 2015-10-19 22:50:47
有些地方的错误明显是因为不走心;材料很不错,他关注的正是我之前很少了解的,但议论感觉有点牵强;作者疑似布莱希特粉。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