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插图第11版
译者: 焦雄屏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484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ISBN: 9787506287081
内容简介 · · · · · ·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认识电影的创作者
· · · · · ·
-
路易斯·贾内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英格玛·伯格曼(1918-2007),瑞典电影导演。代表作有《第七封印》《芬尼与亚历山大》《处女泉》等。
黑泽明(1910-1998),日本电影导演。代表作有《罗生门》《乱》《七武士》等。
焦雄屏,著名电影学者,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现任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电影馆”系列丛书主编,著有《法国电影新浪潮》等四十余册文集。1975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81年获得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影硕士学位,后就读...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英格玛·伯格曼(1918-2007),瑞典电影导演。代表作有《第七封印》《芬尼与亚历山大》《处女泉》等。
黑泽明(1910-1998),日本电影导演。代表作有《罗生门》《乱》《七武士》等。
焦雄屏,著名电影学者,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现任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电影馆”系列丛书主编,著有《法国电影新浪潮》等四十余册文集。1975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81年获得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影硕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博士班。现主持台湾电影中心,并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焦雄屏是台湾新电影的重要评论者和推动人,同时作为担任世界各大电影节评委次数最多的华人,她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导演及电影推向世界。近年来多次与大陆和港台众多重要导演合作,监制了蔡明亮的《洞》、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以及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一批优秀电影。
目录 · · · · · ·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摄影
1.1 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
1.2 镜头
1.3 角度
1.4 光与影
1.5 色彩
1.6 镜片、滤镜及底片
1.7 特殊效果
1.8 电影摄影师
延伸阅读
第二章 场面调度
2.1 景框
2.2 构图和设计
2.3 区域空间
2.4 距离关系
2.5 开放与封闭的形式
延伸阅读
.第三章 运动
3.1 运动感觉
3.2 摄影机运动
3.3 动作的机械扭曲
延伸阅读
第四章 剪辑
4.1 连续性
4.2 格里菲斯与古典剪辑
4.3 苏联蒙太奇与形式主义传统
4.4 巴赞与现实主义传统
4.5 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分镜表
延伸阅读
第五章 声音
5.1 历史背景
5.2 音效
5.3 音乐
5.4 歌舞片
5.5 语言
延伸阅读
第六章 表演
6.1 剧场与电影表演
6.2 美国明星制度
6.3 表演风格
6.4 选角
延伸阅读
第七章 戏剧
7.1 时间、空间及语言
7.2 导演
7.3 布景与装置
7.4 戏服与化妆
延伸阅读
第八章 故事
8.1 叙事学
8.2 观众
8.3 古典模式
8.4 现实主义叙事
8.5 形式主义叙事
8.6 非剧情叙事
8.7 类型与神话
延伸阅读
第九章 编剧
9.1 编剧
9.2 电影剧本
9.3 《西北偏北》:阅读剧本
9.4 象征、比喻
9.5 观点
9.6 文学改编
延伸阅读
第十章 意识形态
10.1 “左—中—右”
10.2 文化、宗教及种族
10.3 女性主义
10.4 同性恋解放
10.5 基调
延伸阅读
第十一章 理论
11.1 现实主义理论
11.2 形式主义电影理论
11.3 作者论
11.4 折衷及综合理论
11.5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11.6 历史学
延伸阅读
第十二章 综论:《公民凯恩》
12.1 摄影
12.2 场面调度
12.3 摄影机运动
12.4 剪辑
12.5 声音
12.6 表演
12.7 戏剧
12.8 故事
12.9 编剧
12.10 意识形态
12.11 评论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图例索引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系统化的场面调度分析包括以下十五种元素: 1.对比最强的区域:观众的眼睛首先注意到什么?为什么? 2.灯光风格:是高调还是低调?高反差?或综合? 3.镜头与摄影机距离:什么样的镜头?摄影机与被摄物体距离多远? 4.镜头角度:是仰角、俯角,还是水平视线? 5.色彩:主色为何?有无对比色?色彩有何象征意义? 6.镜头/滤镜/底片:被摄物是否要扭曲? 7.对比次强区域:在眼睛看到画面中对比最强的区域后,会停留在哪里? 8.密度:景框中有多少视觉元素?僵硬灰白?一般?充满细节? 9.构图:二维空间如何分割及组织? 10.形式:开放或封闭?被摄物是不是在窗框或拱门之内?安排是否平衡? 11.景框:紧或松?角色是否无转身之地?或可活动自如? 12.景深:影像包含多少平面?前景、背景和主体的关系如何? 13.演员的位置:演员占据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中间?上方?下方?边缘?为什么? 14.表演位置:角色要如何面对摄影机? 15.距离关系:角色之间的距离如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2页 -
事实上,构图并无一定标准,像古典主义导演巴斯特·基顿就常用均衡的观念构图;而新一代的导演则善用不对称的构图。在电影中,多种技巧均可达到相同的情绪和意念。有人善用视觉因素,有些人则喜欢对白、剪辑或表演技巧。只要有用,什么技巧都是对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认识电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认识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 9.0
-
- 电影是什么? 9.0
-
- 电影诗学 8.8
-
- 拍电影 8.0
-
- 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修订版) 8.3
-
- 电影史 8.5
-
-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8.9
-
- 电影的秘密 9.0
-
-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8.7
-
- 闪回:电影简史(插图第6版) 7.7
认识电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9 条 )



《认识电影》,一部电影人必备的书架“圣经”

论坛 · · · · · ·
有哪位大佬知道这段话在第几页吗 | 来自吃辣菜鸡儿 | 2025-01-25 16:55:16 | |
这一版和14版本差别很大么? | 来自背影io | 1 回应 | 2022-10-23 20:25:58 |
需不需要针对这版建一个读者意见的讨论区啊 | 来自发疯,别管。 | 3 回应 | 2022-06-27 13:52:24 |
看第一页就有点懵 | 来自看完电影就睡 | 8 回应 | 2022-02-25 22:49:55 |
有必要把里面提到过的电影都看一遍吗? | 来自无名 | 7 回应 | 2021-11-29 23:28:5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7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9.2分 4488人读过
-
Pearson (2013)9.4分 33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9.3分 1715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9.2分 15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各学科领域入门书籍 (征羽)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 (Josephine)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物质,一边灵魂 (大鸟在旅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认识电影的评论:
feed: rss 2.0
188 有用 投射性認同 2013-07-29 14:57:44
其实《认识电影》的编写暗含着一个很有趣的潜在脉络,你必须要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得到:表面上看,它以平行的元素(如摄影、场面调度、剪辑、表演、意识形态等)依次拼汇而成,实际上它从头至尾是一个从“感觉”到“认知”的过程,开始很注重用感性的主观视角来解释观点,而后便逐渐申明理论性和技术性。
16 有用 非虛構 2016-12-18 22:48:35
科技的危险是让那些浑身铜臭、艺术敏感度低如蚊呐的人掌握生产。
18 有用 冰红深蓝 2015-11-01 15:17:56
非常不错的电影理论入门书,影迷必读。
8 有用 空空如也 2015-06-01 02:46:12
看完了,没看懂→_→
7 有用 容貌见附件 2013-03-14 11:33:29
果真是本“影迷必读”,从图书馆霸占了将近半年,终于看完了。作为一本入门书,讲述得很全面,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