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乔治·H. 米德
/
乔治·赫伯特·米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Mind, Self and Society
译者: 赵月瑟
出版年: 2005-05
页数: 315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ISBN: 9787532736362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Mind, Self and Society
译者: 赵月瑟
出版年: 2005-05
页数: 315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ISBN: 978753273636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创作者
· · · · · ·
-
乔治·赫伯特·米德 作者
目录 · · · · · ·
编者序言
编者导言
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 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 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 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4. 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5. 平行论与“意识“的歧义性
6. 行为主义的纲领
第二篇 心灵
7. 冯特与姿态这个概念
8. 模仿以及语言的起源
9. 有声的姿态与表意的符号
10. 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号
11. 意义
12. 普遍性
13. 反思智能的本质
14. 行为主义、华生主义与反思
15. 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16. 心灵与符号
17. 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 自我
18. 自我与有机体
19. 自我产生的背景
20. 玩耍、游戏、泛化的他人
21. 自我与主体
22. “主我”与“客我”
23. 社会态度与物理世界
24. 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25. 作为自我的两个方面的“主我”与“客我”
26.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27. “客我“与“主我“的贡献
28. 突现的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29. 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第四篇 社会
30.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昆虫
31.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脊椎动物
32. 有机体、共同体与环境
33. 思想与交流的社会基础及功能
34. 共同体与制度
35. “主我”与“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36. 民主与社会中的普遍性
37. 对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思考
38. 同情的本质
39. 冲突与整合
40. 人格与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41. 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
42. 概要与结论
补充论文
1. 意象在行动中的作用
2. 生物学个体
3. 自我与反思过程
4. 伦理学片断
乔治・赫伯特・米德著作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编者导言
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 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 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 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4. 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5. 平行论与“意识“的歧义性
6. 行为主义的纲领
第二篇 心灵
7. 冯特与姿态这个概念
8. 模仿以及语言的起源
9. 有声的姿态与表意的符号
10. 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号
11. 意义
12. 普遍性
13. 反思智能的本质
14. 行为主义、华生主义与反思
15. 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16. 心灵与符号
17. 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 自我
18. 自我与有机体
19. 自我产生的背景
20. 玩耍、游戏、泛化的他人
21. 自我与主体
22. “主我”与“客我”
23. 社会态度与物理世界
24. 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25. 作为自我的两个方面的“主我”与“客我”
26.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27. “客我“与“主我“的贡献
28. 突现的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29. 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第四篇 社会
30.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昆虫
31.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脊椎动物
32. 有机体、共同体与环境
33. 思想与交流的社会基础及功能
34. 共同体与制度
35. “主我”与“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36. 民主与社会中的普遍性
37. 对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思考
38. 同情的本质
39. 冲突与整合
40. 人格与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41. 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
42. 概要与结论
补充论文
1. 意象在行动中的作用
2. 生物学个体
3. 自我与反思过程
4. 伦理学片断
乔治・赫伯特・米德著作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事实上,米德用生物社会学的术语回到了人的心灵与自我如何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他不想传统的心理学家那样忽视使人类得以发展的社会过程;也不想传统的社会科学家那样忽视社会过程的生物学方面,求助于一种心灵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社会概念,即以心灵为前提的社会概念。米德避免了这两种极端,诉诸于相互作用的生物有机体的不断发展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姿态的会话的内在化,心灵与自我产生了。米德还避免了第三种极端即生物学个体主义,他承认使心灵得以产生的基本生物过程的社会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9、10、11;20、21、22;32、33、34 -
生物个体转变为具有心灵的有机体即自我,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而发生的,而语言又是以某种类型的社会和某些个体有机体的生理能力为前提的。(p.14)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编者导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共2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工具论》《中国地质学史二种》《中国思想史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等
。
喜欢读"心灵、自我与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心灵、自我与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心灵、自我与社会》读书笔记(完结)
第一章 社会行为主义观点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研究方法的要点:从社会的观点出发,至少是从认为沟通(communication)是社会秩序的必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出发,来对经验进行研究和论述。社会心理学对社会群体在决定个体成员的经验和行为举止的过程中所发挥得作用特别感兴...
(展开)

生成、断裂与流动——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的读书报告
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的基本态度是生物学而非物理学的。他将生产(production)而非还原(reduction)作为自己的理论中心,并在这个意义上重新界定了时间观念。以“现在”作为起点,米德对过去进行再建构,同时以此假设未来。与柏格森的“绵延”不同,米德的时间乃...
(展开)
> 更多书评 3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7)8.9分 4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8.0分 27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5分 6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6月)7.5分 6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低明)
- 传播学100本推荐 (Helena)
- 学新闻传播最好能读读这些 (海鹰)
- 【世纪人文】系列之“世纪文库·西学部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彼岸)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心灵、自我与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彭彰 2013-08-27 06:19:01
http://www.brocku.ca/MeadProject/inventory5.html#sectM
4 有用 Rhinover 2010-05-03 12:40:59
第二遍,发现他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
121 有用 eakey 2010-12-13 12:05:26
豆瓣应该在想读。在读。读过。之后。加一个。不想读。
41 有用 DizzyWhale 2010-08-18 16:52:48
“他常常在书桌旁度过极为痛苦的时刻,有时因为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喷涌的思潮绝望的几乎流泪”。米德的确是不擅长写作。但用力啃,是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的。
1 有用 然 2010-09-10 00:35:35
因为写论文和上课粗粗翻过,有时间要细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