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社会学真是太有趣了 本科不该在中文系当四年的呆鹅(针对的是我自己)
可能搞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只要脑子像他一样清楚,知道“当我在说什么时我其实在说什么”,胜过90%的侪辈就不难啦!当作造反学教材、维稳学读本、研究综述范例、论文写作方法论指南来读,都很好。
大型社会学文献综述,相比葛兆光诗化的文献综述写法,赵鼎新更倾向强逻辑,两者各有特色。至于本书评价,借用某朋友的辣评,正用是维稳手册,反用当造反指南,横批做一个社会人。
不知道怎么搞得,觉得第二版没第一版读着带劲,我想第二版比第一版新的地方就在于添了不少学生的例子,顺带还黑了很多人~另,我建议说要想突破西方理论的人好好看一看这本书,仔细看看这本书,在你英文还不够好的时候~
考研时,翻看一位考社会学的研友的书偶然读到的。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尤其是讲方法论,那一部分不少内容给我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赵鼎新大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社会科学研究压根不是汪丁丁和汪晖那种车轱辘话重复一遍又一遍的做法。
这本书的老版大概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社科著作,新版入手之后又读了一遍,再次感叹,老赵真的是个脑子极其清楚的人。
从书中可以看出,赵鼎新深受老前辈芝加哥大学政治系邹谠教授的影响,十分重视宏观结构与微观人际行为的结合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阅读此书,对于西方学术界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实为一极好的导读。不过2018年秋学期赵老师上课时说不存在解释与解读这两个分支,它们同属于诠释,只是因果解释用得多了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独立出来,推翻了书中的论断。
这本书我正在看第三遍,绝逼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几本社科书籍,无限强推
让你看看,综述怎么写!(作品本身谈不上优秀,但就从这份超级综述,5星吧。今天看来,老旧了……)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作为讲义算是相当不错了,核心是用一组关系和三个视角(国家社会关系与变迁、结构、话语)去拆解既有研究,兼及一些对中国本土状况的关注与方法论反思。说本土的部分水平都还不错,不过理论反思质量就有高有低了:关于「解释/解读」、「文化、情感与认同感」的部分基本是美式社会学的惯习,尤其对布迪厄与吉登斯的吐槽让人怀疑赵老师只看了二手文献,不然就是太不解风情了;对比较历史学、形式社会学与中层研究(机制研究)方法的反思则较为洽切,可惜也不是很新鲜的内容,更像是一个昆虫学者转到社会科学的自然反映。话说回来,赵老师虽然不支持社会学自然科学化,但还是忍不住感叹「社会科学家方法论品位之低」,并且想搞一种类公理系统(命题正交)的社会学方法,然而这本书核心的三个视角(变迁、结构、话语)就不正交,也不知再版是否会修订。
可算熬夜读完了,头都读大了两圈= =但是写得是真漂亮。不过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显然我还是对历史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的兴趣超过社会学本工,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关心远超过政治过程理论的关心。读完的确有被启蒙之感,打开了很多新的视角与思路。老赵用理论工具真的太娴熟了,叹为观止,能玩儿出花儿来。
某之向度內, 無可逾者也。
不仅仅是关于社会运动的文献综述,而是在全面梳理了社会运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独到的评述,其实广度和深度不仅涉及到社会运动理论,还可以当作一本社会科学方法论甚至是社会科学哲学的经典之作。本书细节以我不好下评价。每一章节后都设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写memo或者essay交给好老师批改的话应该能学到很多,可惜没有这个资源。
虽然贵为社会运动最详细的入门书目,我还是创造了看五页睡一觉的记录。
短评里的朋友都说到了我想说的点。额外的是,以前到现在就一直很好奇想探究,到底我们那十年包括后来的八十年代一系列,发生的背景原因怎样发生的,各方又是如何角力,以及我们又能怎样最大程度避免再次发生那样的惨案?奈何一切都不可言说。那就从理论先学起,从西方事件得出的理论先研读,自然而然放到当下很多事情也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版,无条件收
是我读过的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写得最好的了,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广为诟病的方法论问题有着相当清晰的梳理和探讨,也许我国每个社会科学的学生都应当读读(鉴于经院一些老师的表现,他们也该好好读读=。=
虽然是讲义,但似乎更适合给熟悉原著的人看
几年前曾在自主招生时报考Z大社会学系,正好是下午第一场,拿着午餐发的香蕉就进去了,第一次经历被老师围着面试的场景。被提了一些现在已经不敢置评的问题。书的内容很好,解释力很强,也不是没有启发性,就是读起来太累,而且古代史研究用不上。
>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264 有用 樹上的女爵。 2016-07-01 11:50:56
社会学真是太有趣了 本科不该在中文系当四年的呆鹅(针对的是我自己)
206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8-12-30 11:17:33
可能搞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只要脑子像他一样清楚,知道“当我在说什么时我其实在说什么”,胜过90%的侪辈就不难啦!当作造反学教材、维稳学读本、研究综述范例、论文写作方法论指南来读,都很好。
158 有用 乾元 2020-07-05 14:02:30
大型社会学文献综述,相比葛兆光诗化的文献综述写法,赵鼎新更倾向强逻辑,两者各有特色。至于本书评价,借用某朋友的辣评,正用是维稳手册,反用当造反指南,横批做一个社会人。
83 有用 青(求己) 2013-12-01 20:34:04
不知道怎么搞得,觉得第二版没第一版读着带劲,我想第二版比第一版新的地方就在于添了不少学生的例子,顺带还黑了很多人~另,我建议说要想突破西方理论的人好好看一看这本书,仔细看看这本书,在你英文还不够好的时候~
32 有用 小清30年 2014-01-15 23:25:04
考研时,翻看一位考社会学的研友的书偶然读到的。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尤其是讲方法论,那一部分不少内容给我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赵鼎新大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社会科学研究压根不是汪丁丁和汪晖那种车轱辘话重复一遍又一遍的做法。
21 有用 PooomBooom 2019-04-04 18:19:23
这本书的老版大概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社科著作,新版入手之后又读了一遍,再次感叹,老赵真的是个脑子极其清楚的人。
27 有用 东土大唐 2018-02-09 15:21:20
从书中可以看出,赵鼎新深受老前辈芝加哥大学政治系邹谠教授的影响,十分重视宏观结构与微观人际行为的结合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阅读此书,对于西方学术界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实为一极好的导读。不过2018年秋学期赵老师上课时说不存在解释与解读这两个分支,它们同属于诠释,只是因果解释用得多了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独立出来,推翻了书中的论断。
11 有用 秦慕周 2013-07-15 19:30:37
这本书我正在看第三遍,绝逼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几本社科书籍,无限强推
8 有用 为自己留白 2016-12-18 15:47:19
让你看看,综述怎么写!(作品本身谈不上优秀,但就从这份超级综述,5星吧。今天看来,老旧了……)
7 有用 最是人间留不住 2024-03-30 17:50:59 江苏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12 有用 余颜 2018-09-16 18:48:06
作为讲义算是相当不错了,核心是用一组关系和三个视角(国家社会关系与变迁、结构、话语)去拆解既有研究,兼及一些对中国本土状况的关注与方法论反思。说本土的部分水平都还不错,不过理论反思质量就有高有低了:关于「解释/解读」、「文化、情感与认同感」的部分基本是美式社会学的惯习,尤其对布迪厄与吉登斯的吐槽让人怀疑赵老师只看了二手文献,不然就是太不解风情了;对比较历史学、形式社会学与中层研究(机制研究)方法的反思则较为洽切,可惜也不是很新鲜的内容,更像是一个昆虫学者转到社会科学的自然反映。话说回来,赵老师虽然不支持社会学自然科学化,但还是忍不住感叹「社会科学家方法论品位之低」,并且想搞一种类公理系统(命题正交)的社会学方法,然而这本书核心的三个视角(变迁、结构、话语)就不正交,也不知再版是否会修订。
13 有用 曼仔 2018-11-19 02:06:26
可算熬夜读完了,头都读大了两圈= =但是写得是真漂亮。不过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显然我还是对历史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的兴趣超过社会学本工,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关心远超过政治过程理论的关心。读完的确有被启蒙之感,打开了很多新的视角与思路。老赵用理论工具真的太娴熟了,叹为观止,能玩儿出花儿来。
9 有用 默雨 2019-01-27 20:36:09
某之向度內, 無可逾者也。
7 有用 Dionysus 2020-10-21 01:25:56
不仅仅是关于社会运动的文献综述,而是在全面梳理了社会运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独到的评述,其实广度和深度不仅涉及到社会运动理论,还可以当作一本社会科学方法论甚至是社会科学哲学的经典之作。本书细节以我不好下评价。每一章节后都设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写memo或者essay交给好老师批改的话应该能学到很多,可惜没有这个资源。
9 有用 智勇双无王酱油 2013-05-22 14:38:26
虽然贵为社会运动最详细的入门书目,我还是创造了看五页睡一觉的记录。
4 有用 lilysummer 2024-09-28 11:35:56 海南
短评里的朋友都说到了我想说的点。额外的是,以前到现在就一直很好奇想探究,到底我们那十年包括后来的八十年代一系列,发生的背景原因怎样发生的,各方又是如何角力,以及我们又能怎样最大程度避免再次发生那样的惨案?奈何一切都不可言说。那就从理论先学起,从西方事件得出的理论先研读,自然而然放到当下很多事情也就一目了然了。
5 有用 Laevatein 2012-03-06 23:17:07
第二版,无条件收
8 有用 撸撸大肥猫 2013-03-10 19:25:24
是我读过的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写得最好的了,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广为诟病的方法论问题有着相当清晰的梳理和探讨,也许我国每个社会科学的学生都应当读读(鉴于经院一些老师的表现,他们也该好好读读=。=
4 有用 小p 2013-10-19 19:54:38
虽然是讲义,但似乎更适合给熟悉原著的人看
3 有用 大中祥符九年 2024-05-14 03:10:32 福建
几年前曾在自主招生时报考Z大社会学系,正好是下午第一场,拿着午餐发的香蕉就进去了,第一次经历被老师围着面试的场景。被提了一些现在已经不敢置评的问题。书的内容很好,解释力很强,也不是没有启发性,就是读起来太累,而且古代史研究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