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人间值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用了一周时间,近120万字的《人世间》小说,一气读完,有一些情感很震撼,她指引我写下来。
作者笔下的人物平凡而伟大,让我又爱又心疼,仿佛看到了父辈们的一生,那漫长的一生也有我的记忆。
本故事就是从文革之后的北方省会城市一家周性平民子弟讲起。周父是根红苗正的老一辈“大三建”的建筑工人。周父有三个孩子,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变知青;长女周蓉为追求“诗人”的爱情,远赴贵州农村插队;小儿子周秉昆留在城市,成为工人一份子。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讲诉农村到城市过度的社会变迁史,那么《人世间》就是一部关于「工人阶层」的社会变迁史,他的焦点在于“平民百姓”的生活史。
上世纪7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时间跨度长达近50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思想从文革之后的封闭保守走向开放,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物质从贫困走向富有。当急剧变化的时代与单一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时,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人间奇景。
书中的一些人物勾连起了社会的进程。
周秉昆,一个工人阶层的总代表。他老实木讷,比不上哥哥姐姐的聪明和世故,从小到大在家是个人人保护的“老疙瘩”。因为家人(父亲哥哥姐姐)都离城下乡,他成了周家的顶梁柱,是老母的依靠、陪伴。他本不想这样的,留城的指标只有一个,哥哥率先垂范,姐姐杀伐决断,于是他“被迫”留下。他从一个被保护的小弟,锤炼成为工友们眼中的大哥。这一切源于他的正直善良,工人阶级骨子里的刚正不阿,一生被友情绑架,一生都是付出大于索取。他积极向上,因为家中有思想激进的哥哥姐姐,他赶上了历史进程的机会,做工人也不忘学知识备考,虽未能上大学,却因缘巧合被借调至市宣传部群众文艺办公室,拜师学知识,成为曲艺杂志编辑,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在改革的号角从全国各地吹来时候,“铁饭碗”不保的时候,他亦能抽身而出,自谋出路开饭店,他是底层人民中的闪耀人物。在经历“变故”之后,他亦能乐观向上,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养活家庭。他的爱情缘起责任感而坚持,因怜悯那个不幸的女人进而爱上了那个美丽的女人,最终收获了无人匹敌的幸福。这是秉昆性格造就的,一个心系苍生拥有悲悯之情的人,他的一生注定也会拥有几次贵人相助的时候。
周秉昆的平凡生活,像极了我的父辈们,他们为工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甚至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有求必应。但有时候,我是不理解。正如周秉昆大概也不理解,最好的朋友曹德宝竟然举报了他的哥哥一样。
周秉义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政治信徒,他是跳出工人阶层走向仕途的一种代表。书中对他的描写,仪表堂堂气质好,个子高,既有书卷气,举止斯文,又老成持重。周秉义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更是他们光字区的骄傲,学习好,上山下乡去兵团,得到军部领导的重任。他也是个爱情主义至上者,为了“黑五类”女友,毅然放弃军部仕途,努力上进,考取北大,后任职政府部门。他遗传父亲工人阶级的正直,从不以权谋私,两袖清风,哪怕是自己的亲人,一直不被弟弟理解,以为他是个官痴。
在改革的浪潮中,他力排众议,终将军工厂成功转型,也因此累垮了身体。在即将退休前,他促进了房地产发展,招商引资,终于将从小生活的光字区进行了拆迁,盖起了高楼,得到了政府和老百姓一致的好评。
周秉义塑造的很完美,两袖清风为一生,但我依然难有带入感,许是我几代平民百姓理解不了官员的生活吧。对他的塑造,关于「阶级」这一点很成功,他是普通百姓家的长子,也是高干家庭的女婿,两个不同阶层家庭的组合,定会有阶级的分化。智慧的周秉义能很好地斡旋于政治生涯中,有时候却对于自己的两个身份切换困难,感慨万千,这是两个家族的阶级。人民群众大多数的敬意只给予本阶层的人!

还是周蓉最看得开,我也是偏爱这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有魅力、有主见、有反叛精神的美少女!不光我爱,诗人爱她,蔡晓光更爱。她从少年时代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绝不让老师左右其思想。她有浪漫的情怀,爱上诗人,不惜千里迢迢追求爱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当婚姻破裂后,她能火速投入到事业中。她集结了女性的优点于一体,是很多女性想活成的样子。唯独,我对她后期(人到中年有了娃)去法国多年,为了照顾抚养她的女儿,十二年不曾回国,突然就产生一种生气之情。我为蔡晓光鸣不平!!!她本是傲娇的女性,独立自信美丽,怎奈有了娃就变了,忘记了自己的爱情和生活,全心全意地为了孩子而活~这已经不是那个我曾欣赏的周蓉了!
书中出场人物多,年代跨度大,事件多。到最后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姐夫蔡晓光,中国好姐夫啊。具有难能可贵的品质,不管和姐姐感情成不成,依然是小舅子最坚实的后盾!!
《人世间》里有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动向和重要社会现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对各类人物,如基层百姓,干部、知识分子、文艺界人士,都发生过深刻的人生影响,组成了一幅人世间群像图。
它的深度,它的广度,它的高度,难以言表。只能再细度一遍,深深体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