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谁祈愿?谁为谁实现?

《祈愿者》这本小说非常有分量,几代巴基斯坦人的生活以非线性的叙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悲伤与苦难,难题与挑战。这个国度依然受到过去历史的诸多束缚,而它的未来还在未知当中,而人民,只能生活在当下。
这本小说从非常民众化个人的化的视点,反映了伊斯兰道德,军事统治对人民生活的意义,然而本质上,这些故事是关于人民自己的,其中亦暗含着给人民的警讯。自由、平等、公正等一系列美好的祈愿属于未来,然而胜利却总是属于当下的有力量者。
自律使人更有力量,因此宗教法令的制定者能够统治人民,即使他们的法令早已落后于世界数个世纪;组织使人更有力量,因此军队总是能够在动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掌握政权,即使他们的政权中诸多腐败。
问题在于,人民必须自己掌握这样的力量,如果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自我组织能力,那么人们连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都无力解决,又怎么可能去参与一个国家的管理?
然而个体随着世界前进的飞快,每一代人都最熟悉的是他们自己那个时代的方式,而旧的组织本能的保守,只想依靠过去的权威无限延续——于是这个国家的两个世界撕裂开来,一个属于人民,活力十足,多姿多彩,却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认可,而另一个属于各种旧时代的统治者,庄严无比,整齐划一,却除了形式之外毫无意义。
于是旧时代的秩序使它的信奉者们渐渐力量枯朽,而新纪元的享受者却在自己的自由中走向迷失,这是一种不幸,因为一个人的肉体若和它的灵魂是矛盾的,他注定饱受折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道德和法律本质上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在共同的秩序中,从而提高共同体内部的效率,加强成员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以及整个共同体的实力。这是一个高度现实的问题,一旦道德和法律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就意味着共同体的破裂,或是在高压维持下慢慢衰朽,被其他竞争者战胜——最终,选择只有改变,或者沦亡。
过去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只有教训,而绝不是尊荣,我们未来的面貌和价值只会由我们当下的选择所决定。然而,这个共同体的未来,将由谁来改变,由谁来主宰呢?本书的名字是祈愿者,然而在书中却几乎看不到一个祈愿者,是的,人人都有愿望,但那些自称通晓神意之人却禁止人们的这些愿望,于是人们不再去他们那里祈祷,他们的祈愿,只是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活,无言地表达出来。
这本小说从非常民众化个人的化的视点,反映了伊斯兰道德,军事统治对人民生活的意义,然而本质上,这些故事是关于人民自己的,其中亦暗含着给人民的警讯。自由、平等、公正等一系列美好的祈愿属于未来,然而胜利却总是属于当下的有力量者。
自律使人更有力量,因此宗教法令的制定者能够统治人民,即使他们的法令早已落后于世界数个世纪;组织使人更有力量,因此军队总是能够在动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掌握政权,即使他们的政权中诸多腐败。
问题在于,人民必须自己掌握这样的力量,如果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自我组织能力,那么人们连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都无力解决,又怎么可能去参与一个国家的管理?
然而个体随着世界前进的飞快,每一代人都最熟悉的是他们自己那个时代的方式,而旧的组织本能的保守,只想依靠过去的权威无限延续——于是这个国家的两个世界撕裂开来,一个属于人民,活力十足,多姿多彩,却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认可,而另一个属于各种旧时代的统治者,庄严无比,整齐划一,却除了形式之外毫无意义。
于是旧时代的秩序使它的信奉者们渐渐力量枯朽,而新纪元的享受者却在自己的自由中走向迷失,这是一种不幸,因为一个人的肉体若和它的灵魂是矛盾的,他注定饱受折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道德和法律本质上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在共同的秩序中,从而提高共同体内部的效率,加强成员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以及整个共同体的实力。这是一个高度现实的问题,一旦道德和法律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就意味着共同体的破裂,或是在高压维持下慢慢衰朽,被其他竞争者战胜——最终,选择只有改变,或者沦亡。
过去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只有教训,而绝不是尊荣,我们未来的面貌和价值只会由我们当下的选择所决定。然而,这个共同体的未来,将由谁来改变,由谁来主宰呢?本书的名字是祈愿者,然而在书中却几乎看不到一个祈愿者,是的,人人都有愿望,但那些自称通晓神意之人却禁止人们的这些愿望,于是人们不再去他们那里祈祷,他们的祈愿,只是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活,无言地表达出来。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