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hoot the night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
我去了在当代moma库布里克书店的sc5首发,见到了漫画的作者们(当然其中的一些之前也见过真人或者照片~),然后听了他们逐一关于各自漫画的阐述。
我说一下印象最深最有共鸣的象牙塔的作品shoot the night吧。这个作品中的一些场景参考了照片,是夜间开闪光灯拍摄的侧柏、垂柳、黄杨球等的小区植物,包含侧柏鳞片状叶子的画面可能要耗时数小时才能画完,很细致也有趣味。
说这个作品其实是因为它恰恰应和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那就是漫画,画画到底要如何画。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9998562/
这是我自己的“漫画”,打引号是因为我一直不知道它能否称为漫画,画这些之前我脑子里已经有了情节和桥段,画之前也先画好了分镜,但是细节,我不知道该怎么画(“不知道怎么画”这个表述,漫画作者们也几次提到了)。有些表情和动作,以及细节,尤其是衣褶和手,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于是要请我的舍友帮忙,俩人摆出我需要的动作神态拍照,我再参考照片来画。
这跟我印象中的漫画是不同的,我唯一完整看过的漫画作品是《龙珠》,里面的打斗场面是生活中没有的,人物造型也是经过提炼夸张的,这都是作者鸟山明想象出来的,而对于没有经过刻板训练,对于人体解剖没有研究的我来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那漫画到底是什么呢,我懒得再百度百科了,我一向也看不太懂很官方严谨的定义,我自己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通过画画讲故事。那这么说的话,借助照片是可以的,小时候看动画片狮子王花絮的时候看到,作者会对着镜子挤眉弄眼,参考着画一些动物的表情。我画画是为了乐趣,解剖学这种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我就不研究了,我就基于照片,融合自己的情绪情感来画画,很多知名的画家也是这么干的,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定位,我总是这么想,让自己宽慰一些。
但是归根结底我觉得这样不如凭空创作高级。参考照片当然也会经过大脑处理,把实物转化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语言,但毕竟还是偷懒的,凭空画画反应了作者多年的观察积累,就像在照相机发明以前的画家,他们画现实中没有的神话人物和场景,这真的太了不起了。
那么如果我不借助照片,想象着画呢,那我画出来的东西会有很多问题,也就是一些不符合解剖学的东西,画出一些人类做不出来的动作,不属于人类应当有的骨骼肌肉结构。或者,会缺乏美感。、
美感,这个词太他妈沉重了,什么是美的,估计谁也说不清,至少我不能。而且在这个时代和环境下,美和丑的界限已经很不清晰了,莫奈、毕加索、马蒂斯、pollock、安迪沃霍尔这些大师们混淆了非黑即白的审美,我已经不能和不敢说一幅稚拙的画作很丑了,它可能是表现主义的,扭曲的线条反应了作者复杂的内心和世界观,而且,孩童一般的线条可能是作者儿时画画埋下的潜意识的流露,是一种原始的、纯粹的表达。我对这样的审美并不持否定态度,但我也不能很明确地肯定,我怎么知道作者在拿捏似是而非的东西,还是表现力不足呢?
玩豆瓣以来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画,也深受他们的影响,一些审美观点也潜移默化渗透进我的思想里,我开始欣赏甚至深爱我看不懂的东西,我开始对一些刻板的学院派的东西嗤之以鼻,觉得一些东西无需理性的解释,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些情绪上的冲击,尽管我不知道它确切是什么,作者本人可能也不知道。我开始觉得我在慢慢走向虚无,这种审美上的变化也慢慢渗透进我的生活,我是园林专业的,我开始讨厌很炫的效果图和排版,我想使用尽量少的文字和标注,我想用油画棒水粉之类的材料画效果图,不讲究透视。当然这些在专业领域是不行的,至少在国内是不行的。
我说了太多不相干的东西,抱歉我也很久没写东西了,思维乱七八糟的。再说两句吧,希望有人能指引我,或者把我拉回来,告诉我画画和生活还是需要学习思考的,不能把所有东西交给感性。
我去了在当代moma库布里克书店的sc5首发,见到了漫画的作者们(当然其中的一些之前也见过真人或者照片~),然后听了他们逐一关于各自漫画的阐述。
我说一下印象最深最有共鸣的象牙塔的作品shoot the night吧。这个作品中的一些场景参考了照片,是夜间开闪光灯拍摄的侧柏、垂柳、黄杨球等的小区植物,包含侧柏鳞片状叶子的画面可能要耗时数小时才能画完,很细致也有趣味。
说这个作品其实是因为它恰恰应和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那就是漫画,画画到底要如何画。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9998562/
这是我自己的“漫画”,打引号是因为我一直不知道它能否称为漫画,画这些之前我脑子里已经有了情节和桥段,画之前也先画好了分镜,但是细节,我不知道该怎么画(“不知道怎么画”这个表述,漫画作者们也几次提到了)。有些表情和动作,以及细节,尤其是衣褶和手,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于是要请我的舍友帮忙,俩人摆出我需要的动作神态拍照,我再参考照片来画。
这跟我印象中的漫画是不同的,我唯一完整看过的漫画作品是《龙珠》,里面的打斗场面是生活中没有的,人物造型也是经过提炼夸张的,这都是作者鸟山明想象出来的,而对于没有经过刻板训练,对于人体解剖没有研究的我来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那漫画到底是什么呢,我懒得再百度百科了,我一向也看不太懂很官方严谨的定义,我自己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通过画画讲故事。那这么说的话,借助照片是可以的,小时候看动画片狮子王花絮的时候看到,作者会对着镜子挤眉弄眼,参考着画一些动物的表情。我画画是为了乐趣,解剖学这种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我就不研究了,我就基于照片,融合自己的情绪情感来画画,很多知名的画家也是这么干的,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定位,我总是这么想,让自己宽慰一些。
但是归根结底我觉得这样不如凭空创作高级。参考照片当然也会经过大脑处理,把实物转化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语言,但毕竟还是偷懒的,凭空画画反应了作者多年的观察积累,就像在照相机发明以前的画家,他们画现实中没有的神话人物和场景,这真的太了不起了。
那么如果我不借助照片,想象着画呢,那我画出来的东西会有很多问题,也就是一些不符合解剖学的东西,画出一些人类做不出来的动作,不属于人类应当有的骨骼肌肉结构。或者,会缺乏美感。、
美感,这个词太他妈沉重了,什么是美的,估计谁也说不清,至少我不能。而且在这个时代和环境下,美和丑的界限已经很不清晰了,莫奈、毕加索、马蒂斯、pollock、安迪沃霍尔这些大师们混淆了非黑即白的审美,我已经不能和不敢说一幅稚拙的画作很丑了,它可能是表现主义的,扭曲的线条反应了作者复杂的内心和世界观,而且,孩童一般的线条可能是作者儿时画画埋下的潜意识的流露,是一种原始的、纯粹的表达。我对这样的审美并不持否定态度,但我也不能很明确地肯定,我怎么知道作者在拿捏似是而非的东西,还是表现力不足呢?
玩豆瓣以来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画,也深受他们的影响,一些审美观点也潜移默化渗透进我的思想里,我开始欣赏甚至深爱我看不懂的东西,我开始对一些刻板的学院派的东西嗤之以鼻,觉得一些东西无需理性的解释,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些情绪上的冲击,尽管我不知道它确切是什么,作者本人可能也不知道。我开始觉得我在慢慢走向虚无,这种审美上的变化也慢慢渗透进我的生活,我是园林专业的,我开始讨厌很炫的效果图和排版,我想使用尽量少的文字和标注,我想用油画棒水粉之类的材料画效果图,不讲究透视。当然这些在专业领域是不行的,至少在国内是不行的。
我说了太多不相干的东西,抱歉我也很久没写东西了,思维乱七八糟的。再说两句吧,希望有人能指引我,或者把我拉回来,告诉我画画和生活还是需要学习思考的,不能把所有东西交给感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