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不同于往日

汉密尔顿一改重农主义视人造财富如敝履的看法,强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可反哺农业甚至加速国家积聚财富的进程。为此,汉密尔顿制订了兼具短期和长期目标的产业发展规划。然汉氏之洞见是否如严鹏教授所言适用于当今之美国仍有待考察: 1.以今时今日生产体系之复杂程度,各国根据比较优势也仅是负责生产过程当中的某几个阶段而已。那么,美国复兴制造业究竟是在国内复制所有商品的生产链条还是仅将生产过程中的终端行业回迁美国?若是前者,后续的研发补贴和产业链安置费用将是一笔天文数字;若是后者,鉴于终端行业的从业门槛过高,培训人员的补贴对联邦政府而言也会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2.产业政策的成功、工业文化的积淀非十数年之功不可。以美国两党倾轧之程度,又有多少美国企业愿意承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回迁本土。 3.汉氏之思想核心仍带有经济民族主义的底色。16-18世纪,各国工业化进程方兴未艾,仍不免英荷两国因贸易问题积怨甚深最终付诸于战争。若美国利用产业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抢占先发优势,其他国家会坐以待毙,仰人鼻息吗?如果各国皆以经济民族主义自行其是,则全球化百年之进程毁于一旦。 以上三点也当是读者所思。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