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孩:另一种生活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喜欢恋爱,但我不想结婚。 我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甜蜜,但也恐惧每一段关系结束后带来的痛苦。 我希望我的爱人能够体贴地照顾我,但是,我也害怕因为和某人深度捆绑而失去自己的独立空间。 我想要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我又想把这些时间用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比如读推理小说、看烂片。 作为一个刚刚迈入30岁门槛的、有着许多热切渴望的、矛盾重重的“老女孩”,我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期待打开了这本书,想看看那属于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虽然我已经读过一些女性主义理论书籍,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我的“前辈”是如何度过她们的日常生活的。幸好,这本书足够“日常”,作者真诚地给我分享了她的经验,她的许多隐秘的想法。幸好,这本书足够“佛系”,书中洋溢着的“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信念让我大为赞赏——作为一名“老女孩”,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但也需要更加轻松自如地面对我们的“另一种”生活。 书中的许多话语,或者作者的许多经验,都与我目前的认知相符合。我们都觉得处在一段关系中(尤其是在同处一室的情况下)就要接受某种束缚,比如当你觉得抑郁失落的时候,还应该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向对方解释之所以如此的缘由;我们都觉得可以将大把的自由时光用来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比如去记住一朵花、一只鸟的名字,而这并不能保证我们因此而获得比其他人更高的成就。 但是这位作者对婚姻的思考也有许多令我惊艳的地方。 她说,在缔结婚姻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既然我们对起始状态达成了一致,那么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变化,这种状态都应得到尊重和维护。”然而,人都是会变的,但是当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人做出改变之时,往往会背离伴侣的预期,而这便可能被伴侣看作是对婚姻关系的破坏。作者敏锐地指出:“一旦大厦筑成,每一次变化都可能被视为‘倒塌’。”可是,如果婚姻关系不能给人成长和转变的自由,不允许夫妻关系中的双方发生改变的话,那么这样刻板的关系真的值得我们拥有吗?如果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了新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新的人生追求恰好与伴侣的理念向冲突,那么,我们就要承担“过错方”的骂名,而在压抑、愧疚中放弃我们的期待吗? 对于这种情形,作者提醒道:“进入情侣之间的监控装置,就等于同意对方使用你的个人数据。我们点击了‘接受’,是因为我们当时有更紧急或更有趣的事情要顾,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点击代表着我们放弃了什么,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真的是一份‘合同’。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走个过场’,并且坚信在正常生活中,这种事情对我们不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作者注意到,人们对孩童的变化和成人的变化有不同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在孩童时代,我们的改变经常会收获来自外界的肯定,每一次改变都被视为成长,被视为向着成熟进军的坚定步伐。然而,“一旦步入成年,我们就必须开始构建、具体化和固有化所有这些活动,让它们再也不可动摇。这就是我们在工作、金钱以及婚姻和家庭方面所接受的教育。”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捆绑啊。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或许会为此折断翅膀,丧失冒险的自由,丧失自己本可能拥有的另一种人生。 幸运的是,我是“老女孩”,我期盼着属于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即便我始终都是人群中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我也相信,这种自由的、散漫的、不寻求他人认可与期待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是我认识自己的必经之路。我希望等到我四五十岁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说出下面这些话:“现在、将来,我都会过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但我已经尽可能地选择了我的人生,不会因此对任何人有怨言。在这样的生活中,我可以成为自己唯一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