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实现阶级跃迁的机会,其实只有三次

你是否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一生,仅有三次投资机会,只要能抓住其中一次,便能实现阶层的飞跃。
这句话的渊源或理论依据,出自一个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经济研究理论——康波周期。
这个词在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中鲜有出现,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在中国市场上,却越来越频繁地被研究者和投资者们提起。
这其中的原因既简单又直接——过去十年,中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演变轨迹,竟然与一位国内研究康波周期的经济大神的预判惊人地契合。
这位传奇人物叫周金涛,他曾经是中信建投研究所的所长和首席经济学家。
令人遗憾的是,周金涛已于2016年病故,如今,他的家人和合作伙伴将他生前对康波周期的深刻理解,以及那些精准预测了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股市和货币趋势的研究文章,汇编成了这本《人生财富靠康波:涛动周期论》。

那么,究竟何为康波周期呢?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揭示世界经济运行波动周期的理论。
之所以被称为康波周期,是因为它最早是由一位名叫康德拉季耶夫的苏联经济学家发现并提出的。
当时,康德拉季耶夫搜集了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价格、利率、进出口额、煤炭、生铁产量等历史数据,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假说:
世界经济运行存在一个长周期规律,以50到60年为一个轮回,循环波动,每个周期都会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
这个理论很快就成了全球研究者们都认可的共识,他们基于这个理论把过去200年的全球经济发展史划分成了五个周期。
在这个划分方法里,从1982年开始,全球经济进入的是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第五个康波周期。
随后,经济学家熊彼特又把康波周期理论向前推了一步。
他认为,一个50到60年的康波长周期里,还嵌套着6个中周期和18个短周期。
中周期,是固定资产投资周期。
也就是说,企业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会加大像厂房、设备、矿产这样的固定资产投资,但过度投资之后又会经历一段收缩,这样的中周期大概会9到10年来一回。
而短周期,是库存周期。
指的是企业在市场景气的时期会增加库存、增加产能,而景气过后又会减库存、减产,这个周期大概是3年半来一回。
至此,康波周期的理论就算是比较完整了。
那我们说的大神周金涛又干了什么呢?
他做了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事情。
在周金涛之前,康波周期的研究者们只是用这套理论来解释历史。
而到了周金涛这里,他将康波周期从解释历史的工具,拓展成了一套能够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利器。
用这套工具,他玩了几个大的:
2007年,他预判2008年将发生全球第五次康波衰退期的第一次冲击——结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真的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2014年10月,他预判2015年二季度将迎来康波衰退的第二次冲击,到了那个时点,中国真的遭遇了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
2015年底,他又预言2017年到2019年市场将发生流动性危机,并明确建议中国企业“发债囤钱”,而且最好发行5年期以上的债券。结果2017-2019年期间,中国果然遭遇了债券违约潮,许多企业家陷入了困境。
这几轮战绩下来,市场上开始越来越重视他的理论,他在业界建立了相当高的名望。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些预判的呢?
简而言之,周金涛在熊彼特的基础上,将康波周期理论又推进了三步。
第一步,他将康波周期理论进一步细化,融入了房地产运行周期、大宗商品运行周期,甚至人口周期,使得这一理论的维度更加丰富、更加精细。
第二步,他研究了不同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它们如何相互影响不同资产的价格。
第三步,他对我们目前正身处的第五个康波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
1982年-1990年是第五康波的回升期;
1991年-2004年是繁荣期,标志是美国的信息技术泡沫,泡沫破灭后世界经济仍持续增长;
2004年-2015年是衰退期,特征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资产价格仍可获得收益。
而2016年-2025年,也就是我们当下所处的时期,是萧条期——请注意,这是他10年前(即2015年)就给出的判断,结合现在的经济环境看,确实令人惊叹。
或许有人会想:好吧,我承认他很厉害,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周金涛的这一理论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他结合康波周期,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个人财富机会建议。
他说,在我们60岁之前,大约有30多年的时间可以参与经济生活。
在这30多年中,康波给予你的财富机会只有三次,且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对于当时40岁以上的人来说,人生第一次机会出现在2008年,如果那时买股票、买房子,人生就会很成功。而第二次机会出现在2019年,最后一次则出现在2030年附近。只要能抓住其中任何一次,人就能成为中产,或者实现阶层的飞跃。
如今,周金涛先生早已过世,我们无法看到他对未来2030年的机会提出什么更准确、更具前瞻性的研判。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成熟,以及各国政府纷纷主动出手进行跨周期和逆周期的政策调节等干预经济运行的举措,康波周期是否还能完美生效,确实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一下他和康波周期的理念。
毕竟,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多一些准备、多一些思考,总能多一些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