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五十四年,辉煌与阴影并存的时代


虽说这是本有关汉武帝时代的编年体作品,但绝不是简单的历史流水账,个人认为,结合了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写法。通过此书,大致可以全面了解武帝朝的历史事件和最新学术成果。
从目录就能看出,每年都记载了若干事件但并不重复;内容上,精选了每个事件最具代表性的节点(或开端、高潮、结束)进行叙述,呈现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穿插了历史科普,介绍了主流/非主流的评价,并附上作者本人对此事件的分析和观点。
时间、年号对于阅读编年体作品可太重要了,因此,此书开篇就科普了几个历史知识:汉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年号始于武帝时期并列举了他的十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最后一个后元倒像是回归了旧制。读完基本能背下这十个年号啦,成就感满满!
汉武帝时期一直是显学。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设中朝;北击匈奴、凿空西域、南收南越、征服朝鲜;独尊儒术、创办太学,更有《史记》问世。每一项都是教科书上的重点。
然而,辉煌的背面是巨大的代价。五十四年间,充斥着酷吏政治、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晚期甚至有了亡秦之象。幸而刘彻后来知悔而该辙,大汉帝国这趟列车才能继续前行。
刘彻,堪称两千年帝制天花板级别的皇帝,历代帝王追求“武功”与否的风向标。
他成长于汉超国运直线上升的时代,生于富贵、养于安乐,这或许造就了他多欲的性格。即位之初,受到窦太后代表的老派集团的压制,转而韬光养晦,偶尔在军事上尝试突破。全面掌权后,便开始施展抱负,只要有才听话就委以重任,用酷吏与诸侯王相互牵制,君主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打工人的觉悟,从刘彻身上看到了很多“老板”的特征。
1️⃣最喜欢听话的下属,其次是才能,个人品德是最后才考虑的甚至可能不考虑,换言之,只用“有用”的。所以将听话的公孙弘提拔为相,用酷吏张汤监察诸侯与百官,只取了董仲舒的学术思想。
2️⃣甩锅技术和危机公关水平一流,巫蛊之乱后,将罪责全部推给江充,以稳定时局,继而建思子宫挽救自己的形象。
此书复原汉武帝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下的众生相:青年英豪的英雄叙事;落魄老将的悲情人生;负重前行的元元百姓;富有激情的狂热冒险家…
很喜欢书中的一些观点,思路有被打开:
1️⃣卫青将李广调离前锋位的动因,推理于公于私有两种,但排除其中于公的部分并不能证明于私的可能便是真相。事物是复杂的,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要摒弃绝对的二元论。2️⃣霍去病为例,他只是个执行者,战争的发动与得失并不在评价他的范畴内。因此,评价应就事论事,从当事人的权限和职责出发。3️⃣正史和野史各有所长,要摒弃唯正史论。4️⃣历史评价总是与时代立场、身份和需要密切相关,现代人认为的武帝最大功绩大约是开疆扩土,但汉代人却认为是崇尚经学、兴办太学、制定制度。任何事物脱离历史背景分析,可能离真相更远。
最后,作为普通元元,非常赞成作者观点:“假如活在他的时代,我希望他少点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