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提几点不足&阴谋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考虑到夸赞已经很多了,我就斗胆提几点不足。 1、内容部分。总的来说,本书算是站在赵的第一本英文专著所持的立场上对其他理论视角的梳理+反驳。我并不否认那是一本优秀的专著,也承认本书的梳理相当有条理,阅读体验极佳。但这也意味着,为了保持整体框架的清晰美感,有时不得不忽略/剔除一些“多余”的部分。例如,本书引用了Sewell的Space in Contentious Politics,却没有引用他在同一论文集《Silence and Voice in the Studies of Contentious Politics》里关于社会运动研究的四种时间性的论文It's About Time: Temporality in the Study of Social Movements and Revolutions。我推测,一部分可能是因为Sewell在第二篇论文中指出了structuralistic取向过于determinisitic的局限性,如果引用就会打自己脸;另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时间性(temporality)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好了,引用Sewell的框架会显得本书对其他理论的瑞平黯然失色。
并且,本书在引用Sewell分析“攻占巴士底狱”的夸张评价(革命的创始性行动)究竟如何产生并被固定下来、甚至成为正义革命的代表的论文时有断章取义的嫌疑,认为Sewell对法国大革命的象征阐释只是“从文化到文化”,并试图通过大健身话语的类比说明其缺乏解释力。但事实上,我认为但凡真的读过那篇论文(后来被收录为《历史的逻辑》第八章)都不至于得出“Sewell只是话语分析”的结论:按照Sewell的框架,事件分析的关键在于识别例行实践的断裂(rupture)与再衔接(rearticulation),话语的变化只是这些变化的体现/操作化,关键在于挖掘事件的细节(例如分析国民议会的议程、各方的行动)、以及细节如何与话语相关联。什么“因为有继续革命的话语所以就有大健身”完全是彻底的自己树靶子自己打。
此外,本书虽然引述了Goodwin、Jasper等人对政治过程理论的诸多批评,但对这些学者提倡的社会运动研究的文化转向(或者说,由结构取向转向建构主义;Sewell也是其中的一环)则着墨甚少,为数不多的几次提及都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新一代学者才开始重视情感在社会运动参与中的重要性,但他们的大多数工作还赶不上一些早期研究”。考虑到本书第一版成书于2007年,文化转向在当时可能还属于影响力没有那么大的学界新动向,因此不被关注也情有可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论文集《Rethinking Social Movements: Structure, Meaning, and Emotion》。
2、方法论部分。在这本书里,老赵认为阐释主义(interpretation tradition)把整个社会科学害惨了。人类学引发的的阐释主义歪风邪气导致当代学者沉迷于发明描述性概念,这类概念很容易趋于无限泛化,进而失去可证伪性,沦为造轮子工具。相比之下,实证主义的explanation tradition(grand theory演绎+可经由比较得到验证的中层理论/命题+微观阐释)更有利于我们实现有效的知识积累。我认为赵批评阐释主义路径不利于知识积累固然没错,但问题是——阐释主义本身就是反思实证主义的“知识积累”设想的产物啊。做研究不单是建构知识,也是权力展演的过程;学术研究也不仅仅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活动,更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一环。正是因为学术研究有如此强烈的外部性,反思不同方法论假设带来的权力关系才是必要的。您老赵摇身一变成为国师不就是最好的例证?
3、其他阴谋论。读完Sewell05年出版的论文集《历史的逻辑》后,我感觉赵在很多地方刻意忽略了Sewell的贡献。除了前文提到的社会运动研究相关的论文外,赵在介绍历史社会学时也不大强调Sewell的事件时间性之于第三波历史社会学的重要性。不强调也就算了,我甚至觉得赵自己搞的宇宙大爆炸以来的结构-机制分析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更多怪话包装了一下Sewell的结构理论,以至于赵推崇迈克尔曼的思路都和《历史的逻辑》第三章附言部分对如何在宏观时间尺度上运用事件时间性分析的演示高度类似。
再反事实推理一下,如果结构-机制分析真如赵所说的那般伟大,那他为什么不快快把这一成果分享到国际学界呢?后者怎么着也比末梢重的中特社会学好对话吧?
4、其他平替。虽然赵的水平很高,但也不至于高到能垄断整个研究领域。除了前文提到的Sewell&文化转向、各类handbook以及我前几天标的《what is political sociology》以外,也很推荐魏昂德09年在ARS发的一篇文章Political Sociology and Social Movements(梳理并瑞平了70s以来主流的mobilization studies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