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再现千龙吐水奇观,不禁挖掘故宫建筑之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阵子下大雨故宫再现“千龙吐水”的神奇景象。 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大殿台基上,上千个排水龙头在大雨时同时吐水。雨水从龙嘴中喷出,与故宫红墙绿瓦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独特壮观的景象。 这些龙头在每一根望柱脚下,宋代叫做“殿阶螭首”。故宫依靠这些精妙的排水系统,在无数次暴风骤雨的洗礼中仍然安然无恙,让人叹服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技艺。 故宫,六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与变迁,其建筑可谓是处处显精妙、步步有玄机。如今在《故宫营建600》一书中得以细腻铺陈,前故宫博物院院长晋宏逵引领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探寻故宫营建及建筑艺术。 在书中,古建筑学家晋宏逵先生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故宫的营建历史娓娓道来。从元代大都城的规划结构与特色,到明代都城建设的曲折过程,再到清代对紫禁城的继承与改建,这些历史记录让人感受到了故宫的厚重感。 讲了元明清都城规划后,书中又对故宫格局的建设做了说明。初创时期,主要有五门三朝,三殿二宫与东西六宫。明代嘉庆年间改建了慈宁宫和慈庆宫,清代乾隆时期提升了潜龙邸,改建了南三所,兴建了太上皇宫殿。 故宫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东西两侧建筑相对称,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上的建筑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更是故宫的精华所在,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气势。 接着,书中对故宫的建筑艺术也做了讲解。故宫石雕、琉璃、建筑彩画、内檐装修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进行了说明,还配以240多张照片和地图,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故宫的宏伟与精致。 晋宏逵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建筑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故宫的营建历史。同时,他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故宫的保护与修缮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不得不提,这本书装帧设计古朴典雅,内封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故宫“三大殿”图纸为蓝本,暗红线条搭配银色背景映衬出皇家的庄重与辉煌。整体设计既彰显了故宫的历史韵味,又体现了现代审美,值得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