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思维导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8天,读完,收获非常大。之前散落在头脑中的零碎知识被系统整合,也解答了很多疑惑。
沿着这部思想史的框架,又罗列了很多书,接下来,进行延伸阅读。
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简单的思维导图,不是严格按照章节结构。




思想史简要来说,由两大主流构成:一是外部的历史,它与人类之外的世界有关,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科学的物质世界。二是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人类反复尝试审视自己内心深处以寻找上帝、圆满、净化、自我的“真正”动机和“真实”的自我。第二点有两条支流:一是人类的道德生活,包括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共同生活的发展方式(成功)。二是人类对自身和内心世界的认识(失败)。本书结语部分,作者整体阐述了“灵魂”在整个思想史中不断演化的过程,其特点就是人类重复的“内心转向”。
看完最后一部分,有一种非常悲凉的感觉。我们的外部世界、道德生活都是那样的充满光明前景和崭新发现,而人的内心越来越割裂,充满自我丧失之感。未来,我们到底能不能用科学去了解我们的意识呢?我们那捉摸不定的自我到底如何解释?尤其是刚刚看过《罪与罚》,如黑暗无底洞般的意识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越来越被贬低,我们还能找到其他科学途径去了解意识吗?
作者最后提出一个观点,也许根本不存在内在自我,我们以动物界一员的角色和定位会更容易认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从人类产生思想以来,我们执着追求、信以为真的灵魂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人的内在空无一物,一切只不过是动物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和适应。这样的观点让我脊背发凉。
以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珧耶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