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共读活动打卡回复合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了新版的《推销员之死》的前半本,相较于08年译文版,增加了很多对于作者的介绍,还简单说明了作者其它代表作的时代背景和概要。
明天继续看后半部分。
打卡《推销员之死》第一幕
看完第一幕,最深刻的并不是感受到那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无力感,而是想到原来那个时代的男性意识和普通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是这样的,怪不得之后会迎来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
无关作者本身的婚姻状态,作者写的是那个时代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缩影,那我们就把他当作一个锚,以他为原点去思考、去发散。
除此以外,我还想讨论这幕里两个中心话题:钱和工作。有人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是推销什么的推销员?是推销他自己吗?以我当下的理解,推销员可能是一种入行门槛低而又流行的职业,正适合普通人吧。
我在想他为何终日汲汲营营还挣扎在温饱线;我在想普世的道德观在小人物身上能做到就叫美德吗,做不到才是常态;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不能要求主角变得更好,因为普通人是难以从时代的漩涡里跳脱出来的,只有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才能代表一个时代。
明天继续看,加油
今日打卡后半部《推销员之死》
第二幕情节大反转。我以为威利是有一点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有一点老男人的固执和一点“小人物”特有的悲剧色彩。没想到他真的是想为这个留下一些额外的财产,为此不惜放弃生命。
读完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身在局中,我们真能看清是什么东西导致了我们的不幸吗?很难说。
我们读历史、读非虚构写作作品、读新闻,我们可以指点江山,我们可以毫无负担地批判,但是当我们是局中人,迷茫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回到故事本身,威利一家的结局好吗?不好吗?读者可能有千百种方法让他们活得更精彩更体面,但对于威利一家这也许不是那么糟。
无法影响时代的洪流,无法突破自身的眼界,无法寻求外部的帮助,那只有做到自己当下认为的最好的方案就足够了。
因为有时差,差点忘记今天的打卡了😭
其实书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今天思考了一下“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这个点。
我个人认为“荒诞”是一个理解的门槛,我们很容易因为感到荒诞而弃剧,因为觉得无聊、觉得过于不切合现实,或者说没有现实意义。
如果用理性的方式去表达荒诞,大多数人可能会看、会去了解、会感叹,但可能也仅限于此了。
但是贝克特这种流派,人为制造了一个逻辑混乱所以需要更高水平去适应和理解的门槛,就使荒诞派文学有了不一样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