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1
- 章节名:1
- 页码:第1页
在吴军看来,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扮演四个角色。首先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第二,它是一个研究的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现在,在尖子生云集的哈佛和耶鲁,都不再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因为学校认为培养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比成绩更加重要。比如,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耶鲁所培养的就是有社会责任感、有所担当的人,是具有刚毅而勇敢的耶鲁精神的未来领袖。 我父母当年的想法和做法代表着如今中国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年轻人容易有逆反心理,听长辈们说多了,即便觉得有道理,也会烦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被动地学习 很多中国的家长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尽可能地抢位子。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大学的教育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 )”,而不仅仅是“雕虫小技(Skills )”。 今天的世界和纽曼生活的年代已经大不相同。在那个年代人类知识的积累并不多,一个人完成了通才教育后就能够胜任很多工作,但是现在许多工作(比如生物制药)都需要有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因此,在完成通才教育之后,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1-5年时间不等的专业训练2,这个训练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也可以在工作中完成,还可以(像我一样)在工作后再回到学校完成 作为社会的精英,当时的大学生们不仅需要有学问,有教养,而且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他们需要具备管理社会和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本领,因此,过去的大学大多实行通才教育,尤其对文科(Liberal Arts)极为看重,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成功的大学经历应该是这样的:当一个学生从某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他不需要再把母校的名字天天挂在嘴边;当一个学生从一所二三流大学毕业后,那所学校今后会因为曾经出了这样一个学生而自豪。这样的大学经历就堪称完美了。 一句话来说就是"硕士要会使用知识,博士要能创造知识"。具体讲,硕士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服务于社会且能安身立命的手段,以学到一些知识为目的,大部分美国大学的硕士学位是不需要做论文的,而博士(至少从它的定义上讲)则是要求为世界贡献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博士论文一定要做出(哪怕是一点点)前人没有做出的成就。 各个大学对硕士申请者的态度是,只要你达到录取的基本要求,就一定录取,而对大部分专业的博士申请者来讲,则是要看科研经费能养得起多少人,因此大部分时候是合格的人数太多,而招收的人数少,因此博士录取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于是我开始抓紧时间,主要是抓紧一般人不太在意的五分钟、十分钟时间。这样,一天下来,可以挤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一周下来,学习'的时间就多了不少 事实上班上有一大半同学,包括个别女生都加入到打桥牌的行列,因为大家总要找一个舒缓压力的活动,而打桥牌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比赛也不可能利用晚上或者周末这种整块时间进行,而要在晚饭前,午饭后,或者熄灯前十来分钟的时间里开展,这样大家才不觉得是个负担。当然,这会带来一个技术难度,就是需要把每一副个别选手打完的的牌封存好,让其他尚未打的人有时间时继续打。我找了几个热心的同学帮忙做这件事,这样我们就用了好几个星期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次班级的桥牌赛。 除了桥牌,对于学习之余还能做点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年轻人读完大学本科,有我这样的困惑和遗憾,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或许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人的三句词描绘治学的三个境界。第一句来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一个迷茫的阶段,而年轻人真正能做的,不是碰运气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尽可能地尝试各种可能性。 在成功(比如获得一个荣誉)时,并不会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而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也不会因此而一夜之间就变得一无是处 本科生应该去那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著名学校,并不是因为它们的课上得好,或者是因为有更多的科研计划(事实上我在清华的求学经历让我发现,连清华都未必能做到这两点),而是因为它们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本科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本科生所学的具体内容大多数对后面的工作帮助有限。而对于硕士生来讲,则要找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机会要比偏远落后地区多得多。 朱棣文博士在不久前预言,10年后全世界会发现中国大学的研究水平迅速接近美国,而这其实不过是收获现今中国在大学科研上加大投人的红利。 在选择大学时,一个大学是否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障高等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先讲讲Trustee这个词,它源于信托(Trust)。在中国,过去把信托翻译成托拉斯,这个词总是和垄断联系在一起。而信托一词的真实含义,用律师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大容器,把各种资产装进来。美国各级政府为了鼓励大家把资产留在美国,对建立在美国的信托,给予一些遗产税等方面的方便,因此大家族都喜欢把钱放在一个开设于美国的信托下,而不是放在个人账下。这样,信托才和大家族联系起来了。大家族的子孙可能是信托的受益人,但是他们未必像当年创造财富的祖先一样善于管理财富,因此信托总要委托给一些有资格和能力管理它的人来管理,这些人就是信托的受托人Trusteeo而私立大学(或者基金会、医院等)也是一样,它实际上是一个资产,为了让它不断地延续下去,创办人会把它委托给一些人来管理,这些人就是大学的Trustee,或者称呼为校董。因此,学校的董事会(Board of Trustee )从名义上讲是美国私立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校长的任命和重大事务的决策都要通过董事会。 亚裔对美国的大学基本上是只使用不建设。虽然亚裔已经占到了美国私立名校本科生人数的15%— 20%,研究生人数的1/3甚至更多,但是亚裔给这些大学的捐款却少得可怜,而且无论是亚裔的家长还是校友也很少为大学的建设出力。亚裔对于美国私立名校的要求是录取时不考虑人口的比例,放开录取,而到了应该奉献的时候,肯回馈大学做出奉献的亚裔的比例,甚至比亚裔占美国人口的比例还要低。 说到高尔夫球,大家可能会讲,这并非一个普通家庭能够承受其练习成本的体育项目,而这恰恰是一些大学录取这些学生的目的所在。在美国大学的体育特招生中,很多人从事的体育项目都是富有家庭和私立中学才能开展的项目,比如马球、长曲棍球(Lacrosse)、曲棍球、赛艇和水球等。即使是网球、击剑和花样滑冰这样的项目,也要花大价钱请好的私人教练才行,费用也很高,而高尔夫球更是属于富人的运动。 文艺、创造力和领导力。在文艺方面,演奏和表演艺术(比如音乐、话剧,在美国统称为Performing Arts)特长比视觉艺术(绘画、摄影和雕塑,在美国统称为Visual Arts)特长重要,因为前者要代表学校出演,通常是集体活动,后者更多的是个人行为。 各个大学对学生的特长也有自己的偏好,不过大致可以概括为这几个方面:文艺、创造力和领导力。在文艺方面,演奏和表演艺术(比如音乐、话剧,在美国统称为Performing Arts)特长比视觉艺术(绘画、摄影和雕塑,在美国统称为Visual Arts)特长重要,因为前者要代表学校出演,通常是集体活动,后者更多的是个人行为。 就美国私立名校重视的学生特长而言,每个申请者最好能钩住大学的一个点。好几位在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在谈到申请者的特长时,都用了hook这个词(钩子的意思)来形容。也就是说,学生有某种特长,而大学正好需要这一特长,彼此钩住了,这样申请者就能跳上学校这条船。 美国私立名校在录取本科生时,并不是对申请人的特长进行加分,或者加权平均,而是根据自己大学的特点和传统,把每年的一两千名录取名额,分成了很多个小池子,比如需要50—100名体育特招生,20—30名音乐特招生,30—50名工程发明方面的特招生,100—300名领导力突出的特招生,等等。如果再考虑对某些家庭、对校友和教授子女的特殊照顾,一两千个名额便所剩无几了。对大部分亚裔学生来讲,能够挤进去的池子就是剩下的这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名额,也不完全是按照成绩和特长分配,还需要照顾所谓的少数族裔,因此大量成绩合格且有一定特长的亚裔学生就被拒之门外了。因此,就美国私立名校重视的学生特长而言,每个申请者最好能钩住大学的一个点。好几位在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在谈到申请者的特长时,都用了hook这个词(钩子的意思)来形容。也就是说,学生有某种特长,而大学正好需要这一特长,彼此钩住了,这样申请者就能跳上学校这条船。 亚裔学生能够做的第二项努力,是减少一些无谓的竞赛,把时间花在寻找自己和学校的"钩子"上。10年前,只要进入美国数理化、计算机、信息和生物等奥林匹克竞赛的训练营(成为美国奥林匹克代表队的前一步),几乎任何大学都可以随便挑。如今,这些比赛的成绩对于录取的作用远比申请者想象的要低。2015年,一位获得国际奥林匹克计算机竞赛金牌、品学兼优的亚裔学生,未能进入斯坦福大学,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以前,至少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很看重这些比赛成绩的,但是如今一个用户数超过百万的APP,却要比竞赛成绩更容易受到麻省理工的青睐。虽然很多有识之士指出,当下很多名牌私立大学过少地考虑学习成绩的因素对美国的社会发展不利,并且呼吁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改变。因 相比其他族裔的学生,亚裔学生的学业成绩已经足够好了,成绩单再漂亮一点点,对大学录取巳经影响不大,需要强化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经历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打动大学招生人员。与其花时间去参加那些得不偿失的竞赛,不如通过各种活动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以便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引自 1
41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